高昌國一事,朝中議論紛紛。
衛尉卿劉弘基出班舉笏:“高昌國雖然不臣,背後卻有西突厥撐腰。”
“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多疑、狠毒,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救援高昌。”
“穩妥起見,至少得三軍才能征討高昌。”
西突厥地域廣袤,內部矛盾不斷,戰鬥力遠遜當年的突厥。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程咬金悻悻然:“讓老程領一軍就能踏平高昌國,真是的……”
程處默知道,自家阿耶的話向來真假參半,他要真那麼莽撞,也活不到現在了。
兵部尚書侯君集出班舉笏:“臣侯君集以為,明年備戰,後年可討伐高昌,臣願領兵出征。”
侯君集的能力任兵部尚書是沒有問題,他的短板是獨當一面的經歷太少。
民部尚書竇靜只有一句話:“民部確保錢糧夠征伐。”
至於從哪裡劃拉過來補這個窟窿,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工部虞部郎中李道裕出班舉笏:“臣李道裕以為,焉耆國飽受高昌國襲擾之苦,大唐可遣一使者,喬裝過高昌、入焉耆國,與其國主龍突騎支聯絡。”
焉耆國主姓龍,名突騎支。
李道裕出使過焉耆國,這話不是無的放矢。
焉耆國被高昌國攻破三座城池,擄走人口,焉耆國敢怒敢言,卻拿高昌國沒有辦法。
高昌國兵馬有一萬,焉耆國只有二千兵馬,怎麼打?
李世民點頭:“令鴻臚少卿劉善、中郎將桑孝彥、胄曹參軍韋弘機備全套儀仗出使焉耆,與龍突騎支商議相關事宜。”
喬裝?
喬不了半點!
成為天下第一強國的大唐,憑什麼要遮遮掩掩的?
高昌國敢為難大唐使者,正好師出有名。
程處默忍不住開口:“陛下,臣以為還可給一份冊封西突厥可汗的詔書,姓名、可汗名稱處可以空白,方便使者相機行事。”
這話聽上去味道不對,卻現實得很。
西突厥跟大唐之間,原本是盟友關係,搞一個冊封好像不大合適。
鴻臚卿唐儉驚訝地看了程處默一眼:“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無罪擅殺功臣小汗乙利可汗,引得西突厥人心惶惶。”
“西突厥大部擁護阿史那泥孰,遂遣使入朝,請求冊封。”
阿史那泥孰這一手是要拉一個強力的外援,不惜讓西突厥成為大唐名義上的屬國。
當然,這不是什麼稀奇事,許多國度在實力不足也這麼幹過。
這可比勾踐當年強多了,不算屈辱。
啊這……
程處默都懵了。
他有棗沒棗打三竿的點子,正好遇上西突厥內訌,這是天意嗎?
-----------------
注:出自《貞觀政要》,時間線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