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硯知拿著木頭,在那刻著什麼。
孟武大感稀奇,坐到一旁湊過來,“李兄弟,你這是在弄啥?”
紫霄劍蓮在木頭上精雕細琢,留下一道道紛繁複雜的紋路。
“我上次見孟橫家的山神牌位已經很老舊了,所以想著雕一塊新的,送給他們。”
李硯知把木頭上的碎屑吹掉,回答道。
“新的山神牌位?”孟武摸了摸腦袋,他對拜山神這些並不是很感興趣,
“要我說最該換的,就是山神廟裡的牌位。”
“你不知道,村裡人沒幾個識字的,神位都是從縣城裡買來供上的,放那兒都不知道多久了。”
“尤其是山神廟的那塊山神牌位,上面的字都不清楚了,三爺爺去年想換,但在縣城裡沒找到合適的,就一直放在那兒。”
李硯知手上的動作一停,“村裡有山神廟?”
見李硯知感興趣,孟武一拍大腿,“那當然啊,村裡每年十二月封山,三月開山。”
“開春解封的時候,會辦一場祭祀,希望能得到山神保佑。”
“李兄弟你剛來沒多久,連村子都沒完整走過一遍,肯定不知道這些。”
李硯知眼睛一亮,心頭掠過一絲驚喜,“下午你陪我去村子裡走一遭。”
“行!”
“對了,家裡還有糧食嗎?”李硯知重新開始雕刻香火神位。
“糧食?你想吃啥?”孟武搓搓手,“不管想吃啥,我都能進山給你弄回來。”
李硯知笑著搖頭,“前任教諭過來,村裡有好幾個孩子都因此得了咳血癥,我下午想去這些孩子家裡看看。”
“小山和小川已經治好了,那些孩子應該也能治得好,總不能一直這麼拖著吧?”
“我也不好空著手過去,所以就想帶些糧食過去,算是學堂給他們的賠禮了。”
這些糧食對他而言不算什麼,但卻能快速拉近和家長的距離,更方便招生。
穿越前,李硯知週末也在教育機構代課,這種套路,他可太熟悉了。
說起這個,孟武一拍腦門,露出懊惱的神色,“是啊,你不說這個,我還一下子沒想起來,村裡得咳血癥的孩子一共有九個。”
“小山小川之外,還有七個。”
“是得去找他們,有一個比小山小川更嚴重。”
他看著李硯知,眼神裡滿是讚歎,“李兄弟,真不愧是你啊,我還從沒見過你這麼好的方士。”
“這些事也不是你引起的,要怪就怪那幾個不把人命當回事的方士。”
李硯知笑了笑沒說話。
他不是聖人,也當不了聖人。
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個有點良心的好人。
畢竟,他救人是真的,但想趁此機會多收幾名學生,也是真的。
一旁的孟武趕緊站起身,半刻都等不得,“我去二叔那兒問問看。”
李硯知點點頭,繼續專注在手裡的香火神位上。
一刻鐘後,
神位終於雕刻好。
李硯知吹掉上面的木屑,上下打量一番。
這神位,高約一尺三寸,上面佈滿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細密紋路,比一般的方術秘紋還要玄妙,一看就不是凡品。
【消耗100神性,點化神位。】
神性一點點灌輸進神位之中,順著上面的紋路緩緩流淌,最終在神位中間的空白區域匯聚。
李硯知心中一動,在這塊香火神位上留下了一個古篆“山”字。
香火神位徹底煉製完成。
表面上看來,是一塊山神牌位,實際上卻是獨屬於李硯知的香火神位。
可以為他聚攏純淨的香火願力。
紫霄劍蓮悄無聲息飛回衣袖,李硯知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木屑。
這時,孟武的抱怨聲恰好傳來。
“二叔,我懷疑三爺爺就是想打死我,足足敲了我三柺杖。”
孟武扛著一個大麻袋從村子裡跑過來,臉不紅氣不喘。
孟昌民都沒眼看,“我讓你去稍微借一點棒子麵回來就行了,你倒好,估計得把他老人家的存糧都給搬空了。”
“我要是你三爺爺,不敲你十柺杖不算完。”
孟武咧著嘴笑的跟個傻子似的,“要不說你是我二叔呢?”
他把大麻袋往李硯知面前一放,邀功道,“我順便從三爺爺那兒又討了幾個小麻袋,正好分成七袋棒子麵。”
看著孟武一副快誇誇我的機智表情,李硯知只能給他送上大拇指。
草草吃完午飯,
孟武帶著李硯知往村子裡走去。
沿途碰上村民,他們也會上前點點頭打個招呼。
李硯知雖是外來人,但救好了孟橫家的兩個娃娃。
所以哪怕大家還是不太相信他能把孩子教好,但除了教孩子之外,大家在心裡也已經逐漸接納了他。
至少,李硯知是唯一一個來村子後,能真心救治娃娃的方士。
單從這一點看,就知道他是個好人。
“小武,李教諭,你們拎著麻袋去村裡幹啥?”有村民問道。
“青叔,是咱李兄弟說要去村裡,看看那些還在咳血的娃娃,他想把那些娃娃接過來治病。”孟武說道。
他迫不及待想讓大家知道李硯知在做好事,讓所有村民,都能接納李兄弟。
孟昌青聞言,臉上的笑容又多了幾分真摯,“有李教諭在,那幾個娃娃終於不用再遭罪了。”
“李教諭,要是有啥需要俺幫忙的,儘管說……”
“對了,小武啊,待會兒去我那兒拎一隻雞回去,李教諭看起來還是太瘦了,得多補補。”
李硯知連忙笑著擺手,“青叔,不用了,您的心意我心領了。”
孟武卻毫不客氣,“好,等我回頭過去拿。”
孟昌青笑呵呵朝李硯知點了點頭,扛著鋤頭往田裡去了。
李硯知能感受到村民們態度的變化。
雖然在一開始的確遭到了野蠻敵視,但隨著小山和小川病情逐漸好轉,大家緊繃的敵視也在隨之緩解。
等他當眾救下兩個孩子後,村民們的態度就從懷疑,變成了現在的溫和。
事情正在一步步好轉,李硯知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村民們就能真正從心底裡信任他了。
到時候村子裡的這些娃娃,還不都得到他的碗裡來?
要是再進一步,辦個成人夜校,多培養幾個孟武,那可就賺大發了。
二人來到第一家,
“小兆,你爹孃呢?”孟武看到坐在門口的娃娃,開口問道。
小兆見到孟武和李硯知,趕忙站起身,緊張道,“我去喊娘過來。”
說著就跑進屋裡,“娘,小武叔和那位李教諭過來了。”
不多時,從屋裡走出一箇中年婦人,她看到兩人後,“李……李教諭,孟武,你們來有什麼事嗎?”
可能是因為李硯知的存在,讓小兆娘有些不自在。
李硯知走上前,“嬸兒,是這樣的。”
“我聽說小兆現在還在咳血,所以就想過來看看。”
“你應該也知道,我之前把小山和小川的咳血癥治好了,如果方便的話,你可以明天把孩子送到學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