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木道人一戰。
雖然最後戰而勝之,但若不是村長等人在最後時刻趕來,後果不堪設想,甚至還有殞命之危。
紫霄劍蓮在《御陣》之法的催動下,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也是他最後翻盤的關鍵。
但與之相比,藏山珠就成了短板。
因為《御陣》之術的存在,遠戰是自己的優勢所在,可近戰,單純靠拳腳,劣勢極大。
再將藏山珠和紫霄劍蓮一起當成遠端攻擊手段,隨著紫霄劍蓮的持續進化,二者功能已經出現了重合。
長此以往,無疑會形成巨大浪費。
重遠端輕近戰,這種事要不得。
他要走無敵路,自應當遠戰無敵,近戰同樣無敵。
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件近戰兵器,可以和紫霄劍蓮形成補充。
單純的藏山珠還不夠,他需要更強硬的兵器。
既然藏山珠與《三山》極為契合,倒不如充分發揮所長,將其改造成近戰重兵。
不過,這些還只是他的構想,能不能成,還要看衍天爐給不給力。
李硯知將藏山珠內的方術秘紋,包括陣印全部抹去,投入衍天爐。
衍天火貪婪地舔舐著藏山珠,但藏山珠極為堅固,絲毫不為所動。
李硯知沒有停止,持續不斷催動衍天火,想要將藏山珠熔鍊。
時間在衍天火的焚燒下,不斷流淌。
直到太陽西落,夜幕降臨。
燒的通紅的六顆藏山珠,終於有了一絲動靜。
一點點土黃色的靈華飄飛出來,李硯知將舊神舍利扔進衍天爐,神性裹挾著靈華又衝進藏山珠內。
藏山珠表面好似被加熱到極限的鐵球,逐漸軟化,體積也開始緩慢縮小。
期間,李硯知不時吞服煉靈氣血丹補充氣血。
直到六顆藏山珠內的靈華和神性,幾乎凝結成實質,再也無法壓縮,方才作罷。
而此時,六顆藏山珠已經從雞蛋大小,變為了鴿子蛋大小。
熬煉出來的邊角料,雖然已經失去了靈華,但凝固之後,依然堅硬無比。
李硯知將東西收好,吞下一粒煉靈氣血丹,補充氣血,看了一眼山洞外的星空,在山洞外撒上藥粉,再將山洞口的石頭堵上,閉目養神。
從昨晚到現在,他一直都沒合過眼,再這麼下去,鐵人也撐不住,養養精神明日再戰。
次日清晨,
陽光沿著洞口石縫灑進來,李硯知緩緩睜開眼,揉了揉眼伸了個懶腰。
經過一夜修整,體內乾枯的氣血已經恢復,神完氣足。
簡單啃了兩口饅頭,又嚼了兩塊肉乾。
李硯知便重新開始煉製,自己想要的近戰重兵。
衍天火在山洞裡熊熊燃燒,這一次,李硯知將所有異獸骸骨,以及各類礦石扔入其中。
最後將藏山珠邊角料投進衍天爐。
大量異獸骸骨被煉成渣,化作漫天靈華,只剩下最後的精華難以煉化遺留下來。
李硯知吃了一粒煉靈氣血丹,繼續加大火力。
體積巨大的礦石不斷縮小,其中的精華最終被煉成粘稠的液體,互相融合。
大量的靈華光點,被李硯知用神性強行裹入熔漿。
堅固無比的藏山珠邊角料也漸漸融入其中。
舊神舍利中的神性,不計成本地流進衍天爐內。
熔漿按照構想,緩緩拉長成型。
最後李硯知將六顆藏山珠打進熔漿,便立刻開始刻畫方術紋路。
每顆藏山珠內部,都在神性和鮮血的混合下,率先烙印下一枚陣印。
接著《三山》方術秘紋好似一張地圖鋪排開去。
待一切全都完成,李硯知才開始將兩儀陣,一點一點雕刻進去。
兩儀陣原本是陣印之間玄妙聯絡的產物,但李硯知另闢蹊徑,想要將這些陣印變化固定下來。
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六顆藏山珠。
他們既是這件近戰重兵的關鍵,同樣也是兩儀陣的陣眼。
固化的兩儀陣極為繁複,因為李硯知需要將所有陣印聯絡的可能情況,全部烙印下來。
這樣才能在兩兩之間,甚至更多藏山珠之間,完成兩儀陣的催動。
若是紫霄劍蓮,根本無需如此複雜,因為他隨時都可以御使,但這樣的兩儀陣是運動的。
可李硯知想要固化在兵器上,就必須在固化時,將所有情況排列下來,屆時催動特定陣印聯絡,以完成兩儀陣運動變化的效果。
好比一個一秒鐘的電影鏡頭,你想要把它復刻到畫冊上,那麼你得畫出至少二十四頁連貫畫面,才能將這一秒鐘的電影鏡頭重現。
固化兩儀陣也是這樣的思路。
但這也只是初始的時候複雜,等到全部印刻下來之後,只要熟悉其中的變化軌跡。
無論是一階還是二階,亦或是三階,都可以迅速展現出來。
甚至還能借助這些固化陣紋,參悟更級別的兩儀陣。
這種複雜工程,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但對李硯知,不過只是體力活而已。
洞觀之下,陣印之間的無形聯絡除了清晰還是清晰,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聯絡,全部印刻在他的近戰重兵上。
衍天爐的火焰逐漸減弱,
李硯知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兩儀陣上。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太陽悄然來到正空,隨後繼續西行。
直到夜幕再次降臨。
李硯知才停下手上的動作,長舒一口氣。
衍天爐完全散去。
一柄長七尺二寸(兩米四)的戰矛在虛空中沉浮。
戰矛通體呈現深邃的玄黑之色,散發著古樸厚重,卻又殘暴懾人的氣息。
頂端矛尖呈錐形,開三刃,布血槽,刃長一尺六寸,和一柄短劍長度相差無幾,猙獰銳利,看著令人毛骨悚然。
而在這通體墨色的矛身之上,六顆鴿子蛋大小的土黃色藏山珠點綴,好似六顆星辰在黑夜中閃爍。
金色的神性化作一條條玄妙紋路,從矛尖遍佈至尾梢,但不湊近仔細觀察,根本發現不了,內斂且低調。
李硯知伸手抓住戰矛,矛身約手腕粗細,剛好一把握住,表面因那紛繁複雜的紋路,抓起來得心應手,不用擔心會出現手滑的其概況。
戰矛單體重量,大約在三百斤左右,抓在手裡的厚重感,不言而喻。
從螺紋機關處緩緩擰開,戰矛從中間一分為二。
神性印刻的紋路也隨之斷開,但很快便各自包裹住矛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