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10:開闢內卷新賽道!

第43章 少年意、長安舞、關山月【新年快樂】

夏銘在《甄嬛傳》劇組裡面特別像一個街溜子,每天四處晃盪,兩天時間就跟幾個主演稱兄道弟了,甚至還客串了一個太監的角色。

夏銘還想拉蘇君下水,結果被蘇君嚴詞拒絕了,太監什麼的跟他風格不符。

相比於十分活躍的夏銘,跟他同行的蘇君更像是一個透明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鼓搗電腦,看上去就不太接觸,高冷男神的人設拿捏得死死的。

這幾天蘇君也沒閒著,《大唐劍聖:裴旻》的初稿已經在蘇君的膝上型電腦裡面了,他一直在看。

蒙虎第一次為電影寫故事,查閱了很多資料,才寫出了第一版初稿。

《大唐劍聖:裴旻》是一部純原創的劇本,蘇君可沒有看名字就確定收益的本事,肯定要仔仔細細的看過劇本,將故事大體理順,才能確定這個故事有沒有改編成電影可能。

改編成電影之後有沒有盈利空間?

這些都是蘇君現在該考慮的東西,也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儲存到如今的史冊中有關裴旻的記載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裴旻成年後在戰場上的事蹟,有關少年時期的記載很少,這給蒙虎的創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大唐劍聖:裴旻》作為裴旻的個人傳記類電影,肯定要有少年事情的相關描寫,不管著墨多少,但至少要有,否則整部電影就會顯得很突兀,讓觀眾產生不了代入感。

裴旻的稱號是“劍聖”,與“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齊名,是唐朝開元時期的人物,其劍術高超,唐文宗時,裴旻的劍舞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並稱為“唐代三絕”,裴旻也因此被後人譽為“劍聖”,在劍術領域有著極高的地位和聲譽。

裴旻劍舞有以下幾個名場面,一是花萼樓舞劍,唐玄宗曾在花萼樓擺酒宴,下詔請裴旻舞劍助興。

那時的裴旻身姿矯健,劍如游龍,在空中飛舞,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其劍舞時而剛猛如虎吼,時而輕盈如飛鳥,詩人喬潭為此寫有詩賦《裴將軍劍舞賦》,稱讚其為“天下壯觀”。

其二是天宮寺舞劍,在裴旻母親過世時,他在守喪期間請吳道子在東都洛陽的天宮寺繪製壁畫。

當場舞劍,劍影在其周身左右飛舞,而後將劍擲入空中幾十丈高,再伸手用飛舞的劍鞘接住如電光火石般急射而下的寶劍,寶劍瞬間穿透並沒入劍鞘,圍觀的數千人無不折服,吳道子也靈感泉湧,創作出了自認為一生中最完美的壁畫。

最後一個高光場面是三絕齊聚,吳道子、張旭與裴旻相聚洛陽天宮寺,裴旻應吳道子所求舞劍,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用劍鞘承接寶劍直入鞘中。

張旭乘興揮筆,吳道子畫思敏捷,三人的表演令在場洛陽人驚歎叫絕,稱“一日之中,獲觀三絕”。

一部電影沒辦法把所有的高光時刻全部拍出來,只能進行融合以及改編。

如果後面有電視劇版本的話,可以寫得更具體一點,把電影中沒表現出來的、或者一筆帶過的都拍出來。

這一切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電影需要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否則任何東西都是夢幻空花、水中泡影。

說回蒙虎給出的故事,他將整個故事按照裴旻的年齡分為了三個階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