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的超凡從暴食開始

第554章 《愛國動員》 查理曼王國的反戰抗議

裁縫鋪的鏡子旁貼著“軍裝顧客享八折優惠”。

俱樂部的侍應生會“不小心”將未服役青年的咖啡換成無咖啡因的“淑女特飲”。

連教堂告解室的神父都會在聽到青年懺悔後輕聲嘆息:“孩子,你的罪過亨利陛下會寬恕...但姑娘們恐怕不會。”

當某個青年終於不堪壓力報名參軍時,貴族夫人們又會換上慈母般的微笑,將一枚鍍金懷錶塞進他手中。

“我們一直相信你骨子裡流著勇士的血。”

而表蓋內側刻著的“遲到的膽量也是膽量”,則成了伴隨青年走向戰場的永恆諷刺。

不僅是布里塔尼亞,西部其餘不少參戰國也開始了這種有組織性的精神羞辱運動。

這些自詡“文明世界”的國家,將殖民時代的傲慢與當代心理學手段完美融合,開發出一套令人窒息的“文明規訓”體系。

與布里塔尼亞一樣,這套系統運作得如此隱蔽而精密,就像一張無形的巨網籠罩著整個社會。

除了一個國家——查理曼王國成了這場精神規訓浪潮中的例外,因為在十幾年前國內的男人就已經體驗過一次了。

這個國家至今仍深陷在全面戰爭時期“白羽毛運動”的惡性迴圈中無法自拔。

當年國內女性集體向未穿軍裝的青年分發代表著懦弱的白色羽毛。

衣著光鮮的淑女們會“不經意”地將白羽毛別在年輕男子的衣領上,伴隨著刻意抬高的嘆息:“難道您忍心看著婦女和兒童上前線嗎?”

這種公開羞辱直接引爆了查理曼男性的集體自尊。

教師放下教鞭、學者合上書本、大學生中斷學業、中產職員辭去工作——大量的社會中堅力量幾乎在一夜之間集體報名參軍。

然而這場狂熱運動帶來的後果卻是嚴重的:那些至少是高中畢業文化水平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男性人口出現斷層。

戰後還因士兵回家後發現被戴了綠帽子而引發大規模的離婚潮。

如今走在查理曼的街頭,隨處可見眼神空洞的退伍軍人,和寧願與徵兵處爆了去坐牢也不願服役的青年。

簡而言之就是——被PUA到了極點的男人們,都不再願意去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了。

這次出兵,查理曼王國國內民間輿論是呈反對狀態的。

儘管官方宣傳機器開足馬力。

在各大報刊頭版刊登“敵人只是落後野蠻人”的論調。

在廣場廣播中反覆強調“重拾紳士精神”的號召,在劇院上演“為了文明世界安寧”的愛國劇目。

但飽受摧殘的查理曼男人們早已看透了這些把戲。

最終政府只能勉強湊出五萬兵力加入聯軍,甚至其中有三萬人是國內最精銳的雄獅軍團,不過卻是一支外籍軍團。

這個諷刺的現實讓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所謂的精銳之師,原來都是花錢買來的外國亡命徒!”

酒館裡的退伍老兵們更是嗤之以鼻:“讓那些發白羽毛的太太們自己上戰場吧!”

如今當前線戰報傳回各國後,其他國家都不遺餘力的羞辱本國男性、用各種精神壓迫手段逼迫他們參軍。

而查理曼王國卻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反戰示威。

數萬民眾如潮水般湧入平女神廣場,他們聚集在埃葵斯的青銅雕像下,高舉著“不要戰爭”的標語牌。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兵站在雕像的基座上,指著埃葵斯嘶聲竭力的吶喊。

“議會的老爺們,你們敢不敢直視這位自由象徵的雙眼,說這場骯髒的戰爭是為了正義!”

示威人群的情緒越來越激昂。

退伍軍人們紛紛摘下胸前的軍功章,將這些曾經象徵榮耀的金屬片狠狠砸向賽格納宮的大理石臺階。

叮叮噹噹的撞擊聲中,忽然有人高唱起一千五百年前,林恩曾經在這裡引領帕黎斯十萬市民唱過的那首《破曉之歌》。

很快現場就演變成了數萬人的大合唱。

當訊息林恩在得知這一訊息時,不禁啞然失笑:“不愧是革命老區啊。”

這個曾經飽受“白羽毛運動”荼毒的國家,其民眾已經率先看穿了所謂“文明世界”背後的虛偽本質。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