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北平漂流記

第95章 新的道路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秋風已染京都。小寶一身墨綠呢子軍裝立在護城營轅門前,銅質肩章在秋陽下泛著冷光,將少年人劍眉星目的輪廓襯得愈發英挺。

“侗貝勒府小少爺,步預一科全校第一。提前畢業入防城營任製圖士官。”貝勒府前報喜之聲剛落,老貝勒匆匆趕來賞了百兩銀票。

保定講武堂的燙金錄取通知書翩然落進貝勒府。雕花窗欞篩下細碎晨光,正映著祖宗畫像前擦拭供桌的老貝勒。紅木案頭擺滿了祭品,老貝勒含著淚花獨自喃喃自語:

“祖宗顯靈啊!我家出了武狀元!我兒中了武狀元!這下我總算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了!”

十六歲的侗家寶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被大帥親自點名選入城防軍實習。那年全校僅有七名學生獲得免試直升的殊榮,小寶便是其中之一。

與此同時,同樣年方十六的白家少爺白連旗在京城風頭無兩。他豪擲兩千大洋,購得一隻寧津名種蟋蟀,這隻號稱“百戰王”的蟲兒在京城鬥蟋場上所向披靡,連戰連捷,一時傳為佳話。

貝勒爺將田產鋪面細細分割,親手將屬於小寶的那份契書交到他手中。望著兒子一身筆挺軍裝,貝勒爺恍惚間似見先祖鐵馬金戈的英姿。

“侗吾德?”貝勒爺瞥見軍官證上的新名字,眉頭微蹙,“你改了表字?”

“陸先生說,吾德當列八宜。要我戒了提籠架鳥的舊習,學在軍校操場摸爬滾打。囑我效法其克己勤勉之風。兒深以為然,故更此名。”

“好!好!”貝勒爺連道三聲,手掌重重拍在兒子肩頭,“好男兒正該如此!他日你若能建功立業,為父九泉之下,也好挺直腰桿見列祖列宗了。”

話音未落,眼角已泛起淚光,身側三位姑爺,眼睛直勾勾看著案桌上地契房票,無人在意這父子情深的畫面。

梁錦兒見自己孩兒長成早已泣不成聲。獨自前往白雲觀祭拜,傳聞此地有神猴,屢屢顯靈只渡有緣人。如今事事隨了她心願,激動不已。大肆操辦祭奠祈福,為兒子造勢。

所謂“亂世的黃金,盛世的古董”這些時日,琉璃廠一片蕭條。明德學院歷經數月探索,終以翻砂鑄造之法制成黃銅機身,輔以手工精磨零件,成功試製數臺民用擬形機床。這些機床已能高效加工傢俱、護欄等民用產品,校辦工廠應運而生,所得收益已能部分支撐學院日常開支。

鑄造車間裡,縫紉機外殼正冒著騰騰熱氣從砂模中取出;裝配線上,工人們正將採購的零件裝配。一臺臺縫紉機銷往鄰近各城鎮。物美價廉,是小製衣作坊的首選。

機修班更是門庭若市,成為京城私家車主競相光顧的維修點。

關教授時常駐足車間,看著學生們忙碌的身影,欣慰之情溢於言表。他常說:“學問之道,貴在經世致用。”如今眼見所學化為民生之利,正是他最樂見的景象。

更令人驚喜的是,各地軍警聞訊而來,將損壞的槍械送至學院維修。車間裡,機床轟鳴聲與槍械拆解聲此起彼伏。

學生們在實戰中錘鍊技藝,學院的實習教學開展得如火如荼。這座新興的學府,正沿著“工學並舉”的道路穩步前行。

與此同時,陸嘉衍正悄然推行著他的土地計劃。他以極低價格陸續收購旗人拋售的田產,引進新式拖拉機進行機械化耕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