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二年三月廿五日傍晚。
由南至北,流經濟寧、兗州的泗河旁,一支約三千人的官軍正在距離兗州城二十五里外的地方休息。
突然幾匹快馬沿著泗河飛速疾馳,官軍查驗對方旗號後發現是己方探子,於是迅速讓開了道。
“啟稟趙指揮使,叛軍的斥候相較前日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
官軍探子入營後第一時間便找到了主將所在,隨後翻身下馬彙報了自己打探到的資訊。
“我知道了,再探再報!”
“得令!”
作為建在運河邊上的城池,濟寧與兗州一樣,向來是大明水路運轉的重鎮。
其水軍可以從運河南下進入南陽湖後往東走,再向北進入泗河,沿河而上,就可以直達兗州。
自兩天前接到兗州左護衛指揮使宋貞的求援訊息,濟寧衛指揮使趙榮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還是決定前去救援。
此時在聽到己方斥候的回報,得知漢軍加大了戰場遮蔽的力度後,趙榮第一時間便覺得叛軍進攻兗州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果不其然,等天色徹底黑下來後,一支在最前沿試圖突破漢軍封鎖的官軍斥候終於找到空子鑽了進去,並將訊息傳了回來:
“啟稟趙指揮使,兗州城火光沖天,十里外都能聽到炮聲!”
趙榮聞言頓時點了點頭,他的猜想沒錯,於是又問:
“能看清具體交戰的情形嗎?”
“這。。。。。。”
見斥候面露為難,趙榮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將士們能突破漢軍斥候,接近戰場十里外已經很不錯了,於是點頭道:
“罷了,爾等先去休息吧,換下一批人保持警戒。”
“得令。”
看著斥候離開的背影,趙榮面上頓時露出了一副十分糾結的表情,他身邊的副將立刻明白了自家主將在想什麼,於是主動進言道:
“趙指揮,孫子兵法有云:雖眾,無所用之。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敵軍兵力有限,卻還要進攻兗州堅城,必然無法首尾兼顧,此番廣撒斥候就是生怕我軍奇襲,正所謂攻敵之要害,只要我軍迅速進擊,就算不能戰勝,也能暫解兗州之圍!”
“嗯。”
聽到副手的話後,趙榮也覺得有道理,於是點了點頭,可就在他準備下令拔營之時,南邊卻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眼看著幾十名騎兵打頭,總數約為兩千人左右的軍隊摸到了己方身後,濟寧衛的將士們正要列陣,卻聽對方領頭之人大聲道:
“我乃濟寧左衛指揮僉事王詠是也,速速讓我去見趙指揮使!”
“王詠?”
身在中軍的趙榮一聽濟寧左衛的人來了,頓時感到十分疑惑。
與兗州一樣,濟寧其實也有兩個衛,但此前在得知沂州陷落的訊息後,濟寧左衛就進軍到了濟寧南邊的魯橋鎮。
今早趙榮從濟寧帶著三千人出發後,已經派人讓濟寧左衛放棄魯橋,北上協守濟寧,卻不知為何對方又派了兩千人過來。
沒過多久,濟寧左衛指揮僉事便來到了趙榮面前,還沒等對方發問,王詠就主動上前急聲道:
“趙指揮使,南京守備太監鄭公公及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有令,我等衛所軍全部禁止主動出擊,我家李指揮使讓我來接您回去!”
“這是為何?”
資訊量極大的話語迅速衝擊了趙榮的大腦,見對方疑惑不解,王詠立刻從懷中掏出已經被拆開過的信遞過去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