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圍城的第三天,今天的天氣有些悶熱,放眼望去,遠處有團不祥的陰影正在慢慢靠近,可能又是一場春雨即將到來。
與此同時,不遠處的大地之上,無數黑壓壓的人頭也正在攢動。
漢軍要攻城了!
敵軍壓境的訊息就像在深秋,萬物枯黃間陡然生出的一團野火,轉瞬便已燎原。
“鐺鐺鐺——”
警示的鑼聲由外到內,迅速響徹了整座城池。
“走走走,趕緊回去,禁止在街頭逗留!”
“小寶,小寶,你跑到哪裡去了,趕緊到娘這裡——”
“別踩,別踩,俺爹摔倒了!”
。。。。。。
與兩日前極為相似的混亂場面再次重現,百姓們彷彿受驚的鹿群,拖家帶口向著安全的地方奔去。
前日漢軍的第一波大軍一萬五千餘人抵達兗州城下時,提前進入城池的兗州護衛就在守將的指揮下關閉了四門,並將所有逗留在城中的民眾趕回了家。
這兩天,所有的兗州百姓都在等待著接下來的大戰,等待著自己的性命被決出歸於哪方之手。
然而十分奇怪的是,一連兩天,城外的漢軍都沒有動靜。
興許是敵軍數量不夠,又或許是其他原因。
總而言之,就在兗州百姓們逐漸習慣於這種詭異的和平後,就在今天,驅趕百姓回家的銅鑼聲再次響起。
“宋指揮使,李知州來了!”
“知道了,本將這就去相迎。”
四丈有餘,有四層樓那麼高的城牆之上,兗州左護衛指揮使宋貞正在觀察敵軍。
從今日早上起,他便發現又有一支敵軍從曲阜的方向行軍而來,進入了城下的漢軍大營內。
這支軍隊行軍時豎著的一排大旗獵獵作響,其中兩杆尤為高大,一杆上書“漢王府先鋒將軍”,一杆上書一個大大的“周”字。
周光美來了!
見到那大旗的一瞬間,宋貞便知道了漢軍這兩天一點動靜都沒有原來是因為主將未至。
而周字大旗抵達兗州城下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就在剛剛,漢軍的大營中就有了動靜,周字大旗隨軍而出,向著東城門進發。
宋貞的眼神其實還算可以,但因為距離很遠的關係,此時他只能看到漢軍中軍處有道閃閃的金光。
金色的魚鱗甲麼?
還真是英雄出少年,應該是這小子陣斬寧陽侯後漢王賞賜的。
“唉,終究是來了啊。”
最後看了一眼漢軍大旗下,那套明軍高階武將的象徵,宋貞閉眼嘆了口氣,隨後轉身離去。
“李知州!”
“宋指揮!”
宋貞走了沒幾步,便看到一個青色袍子上繡著白鷳的中年男子在幾個綠袍小官的簇擁下拾級而上。
明代知州是從五品,而指揮使為正三品,此時兩人相見,宋貞卻主動先抱拳行禮。
守城的將士不夠,難免需要知州幫忙發動城中青壯。
加上兗州左、中護衛匆匆而來,一時間並沒有帶夠足夠的糧食,這也需要兗州府衙掌控的糧倉支援。
對於以上兩點,李知州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也不敢託大,趕忙領著周圍的從屬們還禮。
雙方互相見過之後,遠處又有一行人正沿著牆頭而來,人還未至,聲音就已經搶先一步響起:
“宋指揮,李知州!”
“周指揮!”
與宋貞一樣,來人亦是身著銀光閃閃的魚鱗甲,正是兗州中護衛指揮使周廉。
“北面以及南面的叛軍都有了動靜,西面還是一樣,一個人都沒有。”
三方剛一聚集,周廉便將自己剛剛在牆頭轉了一圈發現的情況說了出來,宋貞聞言頓時點了點頭道:
“周指揮辛苦了,叛軍此番是要動真格了,我等是戰是逃,二位有何見解?”
宋貞沒有提到第三種選項,其餘兩人也十分默契的沒有問,局勢還未明朗,根本沒有多少人會主動向漢王朱高煦輸誠。
“哼!”
周廉聞言頓時冷笑一聲,伸出右手指著南面道:
“圍三闕一,叛軍不就是指望著咱們溜之大吉麼,只不過,這棄城而逃的下場咱們受得住麼?”
當然受不住。
周廉話音剛落,其餘兩人心中就閃過了這一念頭,他們可不是魯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