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不欲自汙乎?”
“自汙?”
衍聖公府的庫房旁,聽到那瘦高個的幕僚李龍這麼說後,周光美頓時向他看去。
兩人目光交匯的一瞬間,見對方那三角眼中的精光一閃而逝,周光美頓時明白了李龍的意思。
狗東西,這是教唆我貪汙來了!
上輩子在爛尾樓上吃了大虧的周光美當即心中怒罵:
古今中外,這等貪官汙吏還真就是一個樣,明明就是自己見錢眼開,還非要拉其他人下水,並美其名曰官場潛規則。
周光美聞言便要拒絕,他估摸著等打進京師,自己至少也是個超品的伯爵,並且公、侯也猶未可知。
而且來自後世的他十分明白,所謂自汙簡直就是自作聰明,皇帝要用你的時候你哪怕強姦蒙古后妃都不會殺你的頭。
而如果真要動你了,你身上的汙點就正好是藉口了。
而且你如何能保證先帝欣賞你,新君依然會寵著你呢?
例如雍正年間那撫遠大將軍、一等公年羹堯是何等的威風,就因為雍正看他不爽後自作聰明開始自汙,臨了被砍頭時共被列下了大大小小九十二條罪狀。
雖然事後雍正就後悔了,但砍了就是砍了,人死不能復生。
周光美正要開口時,忽然又轉念一想,自己這幫幕僚基本上都是漢王心腹官員的子侄,譬如這李龍就是教授錢常的外甥。
他們能來到自己麾下,主要還是依靠其長輩的關係,所以他們到底有沒有才能自己是不知道的。
此時金山就在眼前,不如考較一番他們的才能與心性,看看哪些人以後值得重用。
念及此處,周光美頓時舔了舔嘴唇,但語氣卻很遲疑的說道:
“按照慣例,這些戰利品上報給大王后,自有我們一份賞賜。”
有戲!
見周光美露出一副想貪但又心存疑慮的模樣後,李龍立刻笑道:
“將軍有所不知,非但這賞賜是慣例,您少上報一些也是慣例啊!”
呵呵,我多拿一份,你們才好也多拿一份,這也是慣例,對吧?
周光美聞言心中冷笑,但臉上卻是雙眉一皺,嘴唇一抿,呼吸也加重了兩分,彷彿已經動了貪心。
李龍見狀頓時眼珠子一轉,趁熱打鐵道:
“將軍可知那秦代大將王翦?”
“略有耳聞。”
周光美點了點頭後問道:
“可是那率六十萬大軍滅楚之人?”
“正是此君!”
李龍見周光美聽說過於是立刻詳細介紹道:
“王翦出征前,故意向秦王嬴政索要良田美宅,稱是為了子孫後代,秦王聞言大笑,準之,王翦滅楚後果然善終。”
“哦,還有這回事?”
周光美緊鎖的眉頭一鬆,彷彿已經做好了決定,但心中其實已經對李龍的前途下達了死刑,他心道:
這教授錢常的外甥見錢眼開也就罷了,還蠢,他自己都說了王翦是主動向始皇帝要賞賜的,現在卻又勸說我私拿金銀,此人不可重用。
周光美面前的李龍卻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見周光美髮問當即笑著回答:
“正是也,不但王翦如此,前漢開國功臣蕭何也是用了此招才善終的,所以將軍無需——”
“將軍萬萬不可聽信此等小人之言!”
李龍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面色黝黑,方臉高鼻的幕僚突然出列打斷了。
“錢傑,你說誰是小人!”
“說的就是你!”
漢王府長史錢巽的侄子冷冷的瞥了一眼面色正迅速漲紅的李龍,隨後轉頭抱拳對著周光美拜道:
“蕭何貪汙事發後,漢太祖高皇帝雖然寬恕其罪,可事後對這開國第一功臣就再無親近,請將軍明察!”
這倒是挺符合劉邦的性格。
周光美聞言暗中點了點頭,三國志中說劉備性格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
劉備的高祖,就是劉邦,這對時間跨越長達數百年的祖孫年輕時都十分講義氣,好遊俠,是當地大哥式的人物。
被時人評價為寬大長者的劉邦看到蕭何自汙的舉動後會怎麼想?
周光美猜測對方恐怕只會覺得憤怒,我把你當兄弟,你卻覺得我會讓你兔死狗烹!
所以劉邦之後疏遠蕭何的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說到底皇帝雖然身份相同,但其生活的經歷所造就各自的性格卻不一樣。
始皇帝雄才大略,也是雄猜之主。
他幼年時在趙國做人質,可偏偏秦國和趙國結了大仇,導致其朝不保夕,始終生活在陰影裡面。
等始皇帝好不容易回國繼承王位,後來其母親趙姬卻又聯合姘頭嫪毐搞政變,企圖讓兩人生下的野種上位。
遭遇了這些變故的他性格多疑倒是不奇怪了。
想到這裡,周光美不禁暗中對錢傑讚道:
錢長史的侄子不錯,雖然他性格衝動,腦子一熱就主動去兗州想要勸降魯王和兩護衛,但反過來想這也算是勇氣。
加上其性格正直,看不慣李龍這樣的小人,以後怕是免不了爭鬥,嗯,錢傑可用,至於能不能擔當重任還要考察。
“將軍!”
見剛剛已經“心動”的周光美突然又默不作聲了,李龍當即將憤怒的目光從錢傑臉上收回,隨後也抱拳向著周光美第二次拜道:
“蕭何雖被疏遠,還是善終,韓信不懂這自保之法,最後卻是慘死,請明察!”
“下、下官也附議!”
這時又有一個幕僚出列,周光美見其動腳前還要回頭,依依不捨地看一眼不遠處的金銀之山,心中頓時把這人打入了冷宮。
此時場內的幕僚還剩一人,就是典仗侯海的侄子侯金。
侯金的外貌與其叔叔相似,面板都很白,唯有鬍子稍微短點。
其平日裡雖然不像侯海般能說會道,但一雙精明的眼珠子卻靈動無比,顯然心思也很多。
此時見周光美看向自己,想到這次出征前叔叔對自己說過的話,侯金頓時嘿嘿一笑,走了兩步上前拜道:
“啟稟將軍,下官以為兩位同僚說得都有道理,蕭何、韓信二君都為漢太祖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正所謂功高震主,蕭何正是因為懂得自保,所以才善終。”
說到這裡,侯海突然一頓,見身側的李龍對自己笑著點了點頭後,他也點了點頭,隨後才繼續說道:
“而韓信性格高傲,不懂自保,得罪了很多人,以至於官爵被一貶再貶,漢太祖為了防止他被小人所害只能將其留在身前。
可縱使如此,韓信還是不知天高地厚,在漢太祖出征後竟然想要趁機造反,以至其最終被呂后誘入宮中殺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