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雄十六國

第524章 挺進關東

自襄國郡、魏郡接連投降,周軍向鄴城進發的道路上再無阻礙。

天授三年六月,十五萬周軍圍攻鄴城已有兩月之久。

原本冀州大都督李方從幷州帶來五萬府兵,出井陘關下太行,走到鄴城時陸續彙集了十餘萬兵馬之多。

這些僕從軍,有的是河北士族自發組織的部曲私兵,有的是響應周軍打出的“驅逐燕虜、均分田地”口號的流民私戶。

總之,隨著參合陂燕軍慘敗的訊息傳來,東燕朝廷上下一片哀鴻遍野。

老皇帝慕容垂病重訊息傳開,更是讓燕國上下和慕容氏一片愁雲慘淡景象。

曾經制霸關東的大燕國,隨著八萬燕軍主力盡數覆滅於參合陂,隨著鮮卑天驕慕容垂難敵天時壽數,關東士民都明白,慕容氏最後的餘輝即將落幕.....

大週五萬大軍下太行攻入河北,襄國、魏郡兩地士民對於周軍的接納程度之高,甚至令李方一度有些驚疑。

可是仔細深入瞭解就會知道,在慕容氏和一眾鮮卑貴族大搞土地圈佔,廢耕田作牧場,強掠百姓為奴、為兵的河北,周軍的到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簡直是如解倒懸、救民水火。

響應周軍的十萬大軍裡,有不少當地豪強、小農自發組織前來,甚至自帶軍糧馬匹牲畜,就算沒有賞賜和正式編制,也要跟隨周軍覆滅慕容燕國胡虜政權。

慕容垂知道不搞深度漢化,廢部落制立集權封建制,大燕社稷終究是死路一條。

可東燕的復興和崛起,本身就是在各大前燕舊臣、王公,各大烏桓、丁零、扶余部族酋帥支援下實現。

這就註定了東燕的改革只能是刀刃向內,每革除一處痼疾,自身就會多流一分血。

周國推行的府兵軍功獎勵制度,在關東大地根本不可能實現。

更關鍵是,東燕的繼承人,太子慕容寶,本身就是守舊派頭領。

慕容寶是典型的胡酋思想,只想搞部落大聯盟穩固自身統治,哪裡會想到要依靠小民來搞中央集權。

李方接見了魏郡申氏、劉氏,襄國趙氏、李氏等高姓士族代表,又親自深入前來投奔的流民軍隊,最終確定一件事:關東士民對慕容氏政權已經徹底失去信任和支援

士族豪強放棄慕容氏,是因為參合陂燕軍慘敗喪失主力精銳,老皇帝慕容垂病危,周軍勢大無可阻擋。

他們當年如何拋棄齊王苻丕,現在就會如何拋棄慕容氏。

在損失土地人口和丟掉性命之間,他們自然明白該作何選擇。

底層庶民對周軍表現出簞食壺漿的歡迎態度,原因很簡單,鮮卑胡虜的分治之法,讓關東底層漢民日子過不下去。

單單是沉重的賦稅問題,就足以讓底層庶民轉投大周懷抱。

六月初七,周軍對鄴城發動第三輪進攻。

密密麻麻的雲梯攀附在鄴城西門兩側,甕城和羊馬城早已被砲車砸毀,城樓坍塌大半。

隨著攻城指揮、前鋒都督皇甫毅一聲令下,戰鼓號角在鄴城西、北、南三門外同時震響。

王宣、劉凱、陽躍、裴瑗.....一眾將領各自率兵按照計劃展開攻城。

城上、城下砲石、箭弩、火矢飛掠如蝗,震天響的喊殺聲中,三萬周軍對西門發動總攻,黑壓壓的兵士扛著雲梯、乘坐鉤車、推著攻城槌潮水般湧向城下......

三日後,王宣成功奪佔西門,周軍衝破外城郭,開始對內城發動進攻。

兩日後,鎮守鄴城的樂浪王慕容宙被部下段速骨所殺,燕軍開城投降,周軍入城。

六月十九,李方遵照大周皇帝梁廣詔令,徹底毀壞鄴城王宮,只保留核心一片完好建築,改造成冀州大都督府。

至於昔日名震天下的鄴城三臺,銅雀、冰井、金虎,徹底毀於此次攻城戰中....

七月初,李方在一眾部將和大都督府屬官陪同下巡視城中倉儲、水道、武庫。

來到武庫時,燕軍降將段速骨早已恭候多時。

偌大庫房內,段速骨亦步亦趨地跟在李方身後,為他詳細介紹武庫器械貯藏情況。

李方望著一排排環首鐵刀、槍矛長槊,還有數千套步騎鎧甲,不禁暗自咋舌。

如果不是參合陂之敗讓燕國葬送了八萬精銳,使得如段速骨這般的中下級鮮卑將領對慕容氏失去信心,單憑這武庫內的武裝,裝備一支兩萬人的精銳大軍不成問題。

河北重鎮鄴城,也不至於短短兩個月陷落。

李方瞥了眼滔滔不絕講解著的段速骨,這段部鮮卑小酋帥長相頗為醜陋,身材五短矮壯,口才倒是不錯。

“.....段將軍此次投誠,朝廷甚是欣慰,兵部行文嘉獎,政事堂簽押表狀,賜將軍縣伯爵位,授從五品下歸德郎將之職,暫任大都督府統將,隨軍聽用.....”

李方笑眯眯地拍打著段速骨的肩膀,招手喚來親兵,把一份兵部和政事堂聯名簽押的詔文交給他。

段速骨不識字,捧著詔文如獲至寶,欣喜之色溢於言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