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瓊當即帶領數千士卒前去剿滅來犯的敵軍。
可王方得了張燕的叮囑,無論如何都不能與袁紹軍纏鬥,僅僅在遠處用弓箭襲擾一下,便迅速撤離。
加上淳于瓊初到此地,對附近地形並不熟悉,對於王方這一千輕騎的騷擾無能為力。
有了王方的擾亂,淳于瓊竟然接連五日內都沒能從清漳水中取得水源,而自己士兵攜帶的清水也幾近枯竭。
淳于瓊大怒,便帶領了四千士兵保護取水隊伍。
但這舉動正中王方下懷,他竟然趁機帶著一千輕騎前去攻打沾縣的糧倉。
淳于瓊大驚,趕忙回師沾縣,不曾想閼與聚又傳來了被圍攻的訊息。
無奈,淳于瓊只能分兵兩路前去支援,而在援軍到達的前一刻,王方早就帶著隊伍撤離了。
淳于瓊雖然取得了些許水源,但對於供給數十萬大軍還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淳于瓊只能在第十日之時向袁紹請援,袁紹又撥來五千軍隊,催促淳于瓊迅速送來水和糧食補給。
淳于瓊有了一萬兵馬,便開始穩打穩紮,在路上建立數個防禦崗哨,不給王方可乘之機。
王方見淳于瓊的隊伍已然無法繼續襲擾,只得帶著一千西涼輕騎回了上艾。
張燕見到王方後,在得知王方撤回的原因後,不但未對其做任何懲罰,反而對其大肆嘉獎,賞了不少金銀。
能以一千人逼著袁紹用一萬人鎮守糧倉,王方已經做出了意想不到的貢獻了。
再說袁紹軍走洞過水的運糧隊,這是由袁紹大將審配親自負責的任務。
這運糧隊也遭到了襲擊,李蒙帶著兩千西涼兵,自岸上投射火矢,冬日本就乾燥,而水流雖然並未結冰,但溫度極其寒冷,這讓運糧隊的糧食損失極其的慘重。
審配幾次躲避李蒙的襲擊無果,反倒損失了好幾十船糧食,只得請求袁紹再增員兩萬人於岸上巡邏。
李蒙也沒了法子,同樣退回了上艾。
張燕依舊對其大幅嘉獎,這二人的遊擊操作直接讓袁紹攻城的大軍少了三萬餘人,自己獲勝的機率又高了不少。
幾日以來,袁紹雖然在上艾不遠處紮營,但是並沒有發起進攻,便是因為這二人的拖延之舉。
而時間拖得越久,越對張燕有利。
不過在此時,袁紹已然無後顧之憂,七八萬人馬依舊是極為可怕的數量。
於是,袁紹將大軍領到上艾城下,開始修建高塔和防事。
張燕已然在公孫瓚那裡得知了袁紹的操作,心中焦急,趕緊將城內計程車兵休整一番。
城中四萬多黑山軍被張燕分成了三萬黑山軍精銳和一萬一千普通黑山軍士兵。
在張燕休整軍隊的時候,城內士兵每日都能聽見袁紹“叮叮噹噹”的修建聲音。
加上袁紹軍的裝備比張燕軍的裝備精良了不少,鎧甲和武器也比張燕擁有的好的多。
這讓本就對袁紹軍略有畏懼計程車兵們更加的驚慌。
上艾城上彷彿升起了一層陰霾似的,壓的人喘不過來氣。
蔡琰看出來了眾人的恐懼,迅速在士兵中鼓舞道:
“那袁紹軍不過是披著虎皮的綿羊罷了,眾位豈不知我與良人只帶了數千騎便將那袁紹軍的崔鉅業斬殺?”
“現在敵我差距並非太大,蔡琰不懂諸位有什麼可怕的?難道我良人可曾有過錯誤的指揮嗎?哪次不是帶著諸位逢凶化吉?”
“更何況城中存糧足以夠數月食用,袁賊若要吃糧便需從鄴城一直運到此處,眾位難道不知道這路程何其之遠?”
“大家只需守住些許日子,袁軍必然會不攻自破,更何況,難道你們連良人的能力都不相信了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