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郭瑜是老夫少妻,他的妻子薛氏是繼室,比郭瑜小十九歲,如今薛氏年方二十九,可郭瑜已經五十六了,夫妻雙方本來不和諧,鬧出如此謠言。薛氏就相信了,她與郭瑜大鬧一場,直接帶著僕從返回了孃家,這下讓郭瑜瞬間老了十幾歲。
郭瑜躬身道:“大王,此事太過蹊蹺,只怕內有隱情!”
“隱情?”
李弘咆哮道:“什麼隱情?本宮倒是真長了見識,堂當太子,被誣衊好男風,本宮做了這麼多年太子,還從沒有遇到這種事,本宮若是再忍,天下人如何看待本宮?”
眾東宮官員都沉默不語。
原本李弘的太子之位非常穩固,可是隨著他的三個弟弟相繼長大,李弘的這個太子之位,就開始出現了變化。
眾人皆不語,千牛備身權毅躬身道:“此乃殿下兄弟之間事,臣以為,不如殿下將雍王叫進宮來,申斥一番,也就是了!”
李弘大怒道:“申斥?是本宮申斥他呀?還是他申斥本宮呀?本宮看免了吧,本宮可當不起!”
郭瑜站在一邊,沒有說話。
李弘的目光落在郭瑜身上:“你怎麼說?”
郭瑜望著李弘道:“太子以為,此事是誰主使?”
“這還用問嗎?肯定是六郎!”
李弘說完微微愣住了,他也是氣急攻心,喪失了理智。
在郭瑜的提醒下,他慢慢冷靜了下來。
李弘與李賢的關係其實一直不錯,特別是李賢殺了賀蘭敏之的時候,那個時候,李弘甚至產生了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李賢的心思。
畢竟,賀蘭敏之跟李弘有奪妻之恨,只要是男人,誰忍得了這個屈辱?
直到李賢率領大軍在大非川取得大勝,將大唐必敗的敗局,反敗為勝,李治第一次在李弘面前誇獎李賢,李弘吃醋了。
後來,隨著朝野讚歎李賢有大將之風,李弘更加激動,在高智周的勸說下,彈劾了李賢,可以說,這是李弘發起的戰爭。
結果高智周死了……李弘與李賢的戰爭就開始了。
郭瑜接著道:“若是殿下與雍王兩虎相爭,誰得利?”
李弘的大腦瞬間清醒過來:“那以你之見,幕後指使,到底是哪路神仙?”
郭瑜沉吟了一下,緩緩開口道:“雍王出京,出鎮涼州,掌攻伐吐蕃之兵事,最為不安的當是何人?”
李弘沒有說話,他的眼睛瞪得最大。
他這個太子與李治的利益是一體的,現在太子妃又聞喜裴氏,也就意味著,他和山東貴族暫時還是政治盟友。
李賢若是立下大功,不安的就是山東貴族集團,戴至德?
他腦袋中剛剛冒出這個念頭,隨即就掐滅了。
戴至德現在兼任太子左中護,就是左庶子的改稱,掌侍從,贊相禮儀,駁正啟奏,監省封題。其實戴至德才是東宮實權派第一人。
李弘與李賢相鬥,不符合戴至德的利益。
但是,如果李弘和李賢相鬥,最終演變成太宗朝時候,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相爭,雙方都沒有贏家,最終便宜了九郎李治。
李弘的眼睛瞪大:“你是說,有人推動此事?”
郭瑜道:“那我換個說法,若是太子……請太子恕罪。”
李弘一抖袍袖,淡淡地道:“無妨,你說。”
郭瑜道:“若是太子殿下亂了方寸,做出錯事,陛下問罪,首當其衝的是誰?”
李弘面色一紅,輕輕咳嗽了一聲,低聲:“雍王李賢!”
郭瑜輕輕點頭道:“太子明見!反過來,太子請陛下主持公道,此事關係天家顏面,天子震怒,下詔申斥的又是何人?”
李弘道:“雍王李賢!”
郭瑜笑了笑道:“不對啊,雍王只是雍王,朝野內外也從來有擁立雍王為太子的呼聲,雍王府如果褫奪其爵,罷官去職,雍州牧、涼州大都督、左衛大將軍,這是中樞核心要職,非親信不得擔任,非親王不得擔任……”
提到親王二字,李弘若有所思起來。
現在正主已經幾乎要浮出水面了,推動李弘和李賢相爭的人,要麼是李旦,要麼是李顯。
李弘咬牙切齒道:“真是本宮的好弟弟,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郭瑜緩緩道:“高侍讀的意外,說不定跟雍王無關!”
PS:早上起來碼了兩章六千八百字,先去吃個飯,回頭再寫一章,求訂閱,擺脫諸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