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道:“除了兵刃和弓箭,能扔的全都扔掉!”
薛仁貴一面策馬向前,一面大喊:“我們是在追擊,追擊的方略只有三個字,快!快!快!”
三千五百餘騎兵齊聲吶喊,滾滾向前,朝著吐蕃騎兵逃跑的西南方向追殺而去。
……
在鄯州鄯城縣,現在大唐對於鄯州並沒有直接統治,這裡一直以來,都屬於吐谷渾的轄區,吐谷渾是大唐的女婿之國,這裡曾是吐谷渾的西都。
十年前,論欽陵率吐蕃大軍進攻吐谷渾,曾佔領鄯城,將鄯城一把火燒成白地,十年以後,鄯城成了無人居住的空城。
十年時間,這裡變化很大,整個城池,幾乎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子,李善率領民夫運載著糧食和給養,抵達鄯城,在這裡駐紮。
李善甚至不敢再往前走了,此地距離大非嶺不過一百五十餘里,對於騎兵而言,只是大半天的路程。
其實李善也不是不敢走,主要是他在這裡接收到了李賢送過來的駝隊,足足一萬八千餘頭犛牛,還有七千六百餘匹駿馬,這些犛牛和駿馬,都是李賢的私產。
李善正式拜入李賢門下,肯定要好好打理李賢的財產,於是,這一萬八千餘頭犛牛,還有滿載著羊皮或羊皮襖的駿馬,也被趕進這座城裡。
這座廢棄的破城,就成了一個露天的馬圈。面對這些財物,李善也感覺頭大如鬥,好在,在他最為難的時候,柳月兒帶著十幾賬房,過來幫忙李善處理這些財物。
就在鄯城的一個不起眼的馬車裡,楊思禎、楊承初、楊正基、楊知運四人坐在一起,楊思禎面前擺放著一幅河湟山河圖,露出沉思著。
剛剛加冠的楊承初嘆息了一聲:“郭家這位小二郎,真是死有餘辜啊!”
如果說楊雄、楊達(武則天的外公)算是楊家一代,那麼楊恭仁、楊師道就是二代,楊思儉、楊思禎、楊思敬、楊思訓等都是楊氏三代,至於楊承初、楊正基、楊知運等屬於四代。
楊思禎是楊續的兒子,楊恭仁的侄子,榮國夫人楊蓉的堂侄,武則天的表弟,他在弘農楊氏內部屬於預備人員,平時屬於透明人物,不出仕,不參加各種文人之間的交流,一般人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這不能說明楊思禎沒有本事,事實上,大家族從來不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楊思禎這樣的人,就是為了楊氏需要兩頭下注的時候,開始“背棄”楊氏下注的人,用後世的話說,他就是備胎,專門燒冷灶的人。
楊思禎淡淡地望著楊承初道:“你後悔了?”
楊承初一聲訕笑道:“有八叔在,我們三個小輩,有什麼好後悔的?”
楊思禎抬起頭道:“郭待封不遵守軍令全軍覆沒,薛仁貴的大軍也因此陷入危機之中,事實上,郭待封即便是遵守將領,死守大非嶺大營不出,一樣會戰敗,區別只是早幾日,晚幾日而已,吐蕃調集四十餘萬大軍,這是朝廷諸位都沒有預料到的!”
楊正基道:“阿爹的意思是,關中完了,李家完了?”
楊思禎搖搖頭道:“關隴貴胄,軍事傳家,將軍校尉,熟知軍略者不知凡幾,就算大唐要敗,也不可能一戰而下!”
楊知運道:“這個訊息是假的?”
楊正基笑道:“我就說嘛!”
楊思禎搖搖頭道:“真假不好說,我沒見過李家那位雍王,不好判斷!”
頓了一頓,楊思禎轉而望著楊正基、楊承初、楊知運三人道:“你們有沒有見過李六郎?這位六郎,究竟是個什麼人?”
楊承初道:“六郎是一個複雜的人,他非常聰明,博學多才,他非常體恤下屬,卻殺伐果斷,周國公賀蘭敏之,深得陛下和榮國夫人信任,官居同三品,風光一時無兩,六郎說殺就殺,不僅殺了,還給賀蘭敏之捏造十二條重罪!”
楊思禎點點頭道:“這就對了,承初!”
“侄兒在!”
楊思禎道:“你去求見這個六郎,向他進獻三策!”
楊承初道:“八叔請講!”
楊思禎道:“第一,請雍王以自己的名義至書論欽陵,責其興師犯境之罪。第二請雍王以自己的名義致書涼州總管,請涼州大都督府勉力出兵,威脅伊州(今哈密),以牽制吐蕃,使其不敢大軍向東!第三,請雍王以自己的名義下達諭令,封鎖河西、河湟,於蘭州之西建立營地,收攏逃難的流民,濟以粥糜,以期穩定人心,封鎖訊息。”
楊承初疑惑地道:“八叔,這個雍王得罪過你嗎?”
楊思禎搖搖頭道:“沒有得罪,君擇臣,臣亦擇君!”
楊承初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