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沒有跟論欽陵拼命,他準備見好就收,四十餘萬吐蕃軍隊,根本就不可能一戰而下,哪怕是前線的吐蕃潰兵,在夜晚的時候,還有可能影響更多士兵,可問題是吐蕃人馬太多了,他們損失幾萬人,甚至十萬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
要知道吐蕃只是一個剛剛統一的國家,各部之間也有矛盾,看著眼前的吐蕃人倒黴,不少吐蕃人不僅不害怕,反而有些幸災樂禍。
正是這種奇葩的制度和國情,反而讓薛仁貴無法一戰而下。
薛仁貴率領唐軍騎兵開始撤退,不過,他們並不是真正撤退,而是不慌不忙地打掃著戰場,將他們殺傷的吐蕃步兵,能帶走的全部帶走。
望著大非川的地上,不少被剝得赤條條的屍體,贊婆絕望地望著周圍的一切。
論欽陵反而非常平靜:“大唐,還是那個大唐!”
短短一夜之間,吐蕃就損失十數萬人馬,當然這並不是說十數萬吐蕃人都被唐軍殺光了,而是他們跑得太快,與大部隊失散了,只要收攏,還是可能回來的。
贊婆吃了大虧,吐蕃也損失慘重,他現在非常沮喪。
論欽陵本來非常痛恨自己的這個弟弟,可是看著贊婆的樣子,論欽陵道:“當年突厥汗國地跨萬里,控弦百萬,不一樣被大唐打得亡國滅種?咱們此次只是小敗,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呢!”
論欽陵本來最頭疼的是,烏海城被突襲,原本可以運上來的糧草和冬衣,被唐軍劫掠一空,他還不知道怎麼補上這個缺口,現在好了,人死了,反而不用如此難過。
更何況,這一次他前往烏海,帶走了七八萬吐蕃五茹本部人馬,留在大非嶺的都是各部的賤民,非主力部隊,其實這一次失敗,吐蕃的基本盤五茹六十一千戶,基本上損失不大,損失最大的也不過是各部的奴隸。
奴隸在吐蕃貴族眼中,那就不是人,只是財產而已,吐蕃最不缺的就是奴隸,因為他們隨時可以去抓奴隸。
薛仁貴帶著騎兵,以及追出來的步兵部隊,滿載著繳獲物資,開始返回大非嶺大營,只不過此時的薛仁貴並沒有打了大勝仗的喜悅,反而眉頭越皺越緊。
李賢親自在大營門口,迎接薛仁貴得勝歸來。
“恭賀大將軍得勝歸來!”
薛仁貴苦笑道:“吐蕃實力還在,這仗勝之不武!”
“薛大將軍謙虛!”
李賢看出薛仁貴的擔憂之色,問道:“薛大將軍此戰,雖未能讓吐蕃元氣大傷,至少也讓他們傷筋動骨了!”
薛仁貴苦笑道:“我沒有想到,論欽陵是一個狠人,假如能殲滅這支敵軍,哪怕只將他們殲滅一半,吐蕃都傷筋動骨了,大唐也就可以喘上一口氣,可以專心對付高麗叛賊了。”
李賢笑道:“怎麼聽薛大將軍這語氣,好像高麗比吐蕃還要難對付?”
薛仁貴嘆氣道:“是的,我是這樣看的。吐蕃再怎麼兇悍,也不過兩三百萬人口,十幾萬精兵,若非佔據地利,他們不堪一擊,只要大唐能重視吐蕃,擇一良將,坐鎮河湟,三五年內,要對付他們並不難。但是這高麗……外賊好對付,最難對付的家賊。”
就在這時,郭懷亮笑道:“大王,李侍讀來了!”
李賢微微一愣:“他怎麼來了?莫非輜重出了問題?”
李賢心中生出不好的念頭。
“拜見大王!”
李善向李賢躬身施禮,李賢還真沒有注意跟著李善身後的年輕人。
“免禮!”
李賢擺擺手道:“伯規來得正好,嚐嚐這是吐蕃人的犛牛肉!”
李善道:“大王,吃肉不急,門下這是要為大王引薦一位大才!”
“大才?”
李賢狐疑地道:“大才何在?”
楊承初傲然道:“弘農楊氏,楊承初為大王獻上三策,可退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