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嶺唐軍大營,李賢拒絕了薛仁貴的計策,雖然他想假裝撤退,引誘吐蕃大軍進攻,然後以伏兵圍殲吐蕃軍隊,這個計策算不上什麼完美的計策。
如果半個月前執行這個計策,唐軍那個時候糧草充足,甲械齊全,將士戰意旺盛,採取這個計策非常好,只要吐蕃軍隊上當,他們肯定會損失慘重。
現在卻不同了,唐軍大非嶺大勞不僅糧秣耗盡,箭矢耗盡,不少將士連備用橫刀都用光了,在執行這個計策,有很大機率發生意外。
為什麼張君雅和李言慶敢反抗薛訥的意見,還真不是他們自恃有後臺,夜間行軍本來就容易出現問題。這也從側面說明,唐軍計程車氣跌落了,大部分將士不願意冒險。
薛仁貴召集全軍將領,在他的帶領下,向李賢躬身施禮:“見過雍王殿下!”
李賢微微躬身,以作還禮:“薛大將軍據守大非嶺,退敵於大非川之外,有大功於大唐,賢銘感於內。”
李賢也深知,薛仁貴這是第一次作為行軍總管,郭待封不服薛仁貴,事實上,軍中不少將領同樣不服他,因為他出身寒門。
大唐是一個唯出身論英雄的時代,出身就代表著認可合法性,就像前中書令楊師道,他本是觀王楊雄之子,楊恭仁之弟,出身弘農楊氏觀王房。為人純粹善良,投靠李淵的時候,就被直接任命為上儀同(勳官正四品),靈州總管。
唐初靈州總管,其實就是後來的都督,不過唐初級別較高,屬於從三品級別,這就是出身的重要性,要知道李靖平定蕭銑,平定嶺南以後,直到武德八年,才接任楊師道的靈州總管之職。
論功勞,楊師道拍馬也趕不上李靖李藥師,可問題是人家出身好,當然,楊師道還是很有本事的,他擔任靈州總管五年,先後數次擊退突厥、梁師都進犯,拱衛大唐靈州方面的安全。
李賢向薛仁貴行禮,其實就是抬高薛仁貴的身份。
薛仁貴自然明白李賢的意思,他非常感激李賢。
這場仗打成現在這個樣子,薛仁貴其實心中依舊沒底,畢竟唐軍實力太弱,遠不如吐蕃的對手,戰勝吐蕃,薛仁貴也沒有把握。
薛仁貴望著李賢道:“雍王殿下,仁貴有一事相詢,還望殿下坦誠相告。”
李賢微微一愣道:“大將軍請講!”
薛仁貴道:“據吐蕃俘虜供述,殿下已率領大軍攻破烏海,是否屬實?”
李賢點頭道:“確有此事!本王率領八千涼州鐵騎,千里奔襲烏海城,吐蕃人毫無防備,烏海城一戰而下,本王繳獲牛羊數十萬計,現在吐蕃人若不能及時調運糧秣過來,該輪到他們捱餓了!”
“殿下威武!”
聽到李賢承認攻破烏海,眾將領聞言大喜。
這段時間,吐蕃人幾乎是壓著唐軍在打,唐軍將士雖然人人浴血奮戰,可是他們先丟了輜重和補給,被迫餓著肚子跟吐蕃人打。
可問題是,吐蕃人太多了,他們明明已經斬殺數萬吐蕃人,可吐蕃人死了一批,再接著上來一批,這讓唐軍將士感覺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大唐萬勝!”
李賢望著激動的唐軍將領道:“本王此次不僅帶來了援軍,更給將士們帶來了糧秣和輜重,算算時間,輜重應該抵達鄯州境內,最多三天就可以運抵大營,不過,吐蕃人肯定不會讓這些糧草輕易運到我們大營之中,眾將士有沒有信心,保護住我們這些給養?”
“有,有,有!”
大非嶺唐軍大營原本混亂的局面被迅速平定,這個異常情況,很快就被唐軍大營附近吐蕃斥候發現,他們及時向吐蕃大營中的贊婆彙報。
吐蕃中軍大帳中,贊婆和一眾吐蕃將領正認真地聽著斥候的彙報:“子夜時分,唐營內出現一陣喧譁,不過很快就平息下來,現在唐營軍佇列不亂,不喧譁,不舉火,秩序井然……”
桑傑看向贊婆道:“看來,唐軍猶有一戰之力!”
贊婆滿臉不屑地發出一聲冷笑:“外示形以實,內必有其虛,看來薛仁貴八成是沒了!”
贊婆他一揮手道:“薛仁貴死了,對面的這支唐軍,是李家手中最後一支機動兵力,只要打垮了他們,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就是我們的了,各部——!”
眾將齊齊挺身,甲葉子嘩啦啦亂響。
贊婆道:“各轄所部,分進合擊,舉火進擊,不管是正面直追還是迂迴包抄,都要走大路,絕不給唐軍留下可乘之機!”
恐怕李賢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他拒絕了薛仁貴的誘敵之計,大非嶺大營迅速平靜了下來,也取消了佯裝撤退的行動,唐軍各部回營休息,反而讓贊婆下定決心,連夜進攻。
贊婆趁著論欽陵不在大非川的機會,準備迅速拿下薛仁貴,就像一舉殲滅郭待封部一樣,取得這場大勝。
贊婆與論欽陵雖然是兄弟,可問題是,兄弟之間也存在著競爭,他們的大哥成了吐蕃大相,現在論欽陵在外掌握著吐蕃所有兵馬,自己雖然名為副帥,可權力卻遠遠不如論欽陵。
沒有領軍打仗的機會,怎麼可能有戰功?沒有戰功,他一輩子只能屈居論欽陵之下,贊婆不服。
很快吐蕃大營營門大開,一隊一隊的吐蕃軍隊舉著火把,吆喝著列隊開始出擊。
大路上,吐蕃大軍的騎兵如潮水般蜂擁而過。
贊婆渾身披掛著盔甲,騎著馬行進在軍中。
李賢剛剛在大非嶺大營中睡下,韋高傑和郭懷亮非常緊張,他們來到李賢下榻的營帳內,向李賢稟告道:“大王,吐蕃大軍動了……距此還有……!”
李賢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打斷了他:“去向薛仁貴稟報,不要來煩老子!”
郭懷亮愣了一下,嚥了一口吐沫,垂首道:“喏!”
李賢躺在胡床上,其實他並沒有睡著,大非川之戰到了現在,他能做的已經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薛仁貴和論欽陵這二人的對決了。
論欽陵可是大唐的宿敵,他一生打了很多仗,問題的關鍵是,他從來沒有敗過一次,早在十年前,他就開始領軍打仗,並且成功吞併了吐谷渾,事實上早在十年前顯慶五年(660年),吐谷渾就已經戰敗投降了吐蕃,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大唐非常強大,秦王府老將仍在,像蘇定方、李績、包括程咬金也活著。
特別當時阿史那賀魯反叛大唐,當時阿史那賀魯實際擁有控弦之士二十餘萬人馬,對外詐稱擁兵四十萬。可是阿史那賀魯叛唐自立,李治大怒,派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諸將進討賀魯。結果,三五除二,就將阿史那賀魯打得潰不成軍,後來更是直接被蘇定方斬殺。
論欽陵也擔心大唐報復,他就一邊迷惑大唐,讓吐谷渾繼續向大唐稱臣納貢,直到今年四月,論欽陵攻佔了龜茲(今新疆庫車)、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等安西四鎮,切斷了唐朝到西北一線以至中亞的交通。
於六月間進逼河湟,在八月打敗薛仁貴率領的十數萬唐軍,八年後,儀鳳三年(678年)春,唐朝以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檢校鄯州(今樂都)都督,青海之戰爆發,論欽陵大敗十八萬唐軍,在素羅汗山之戰中大敗武周軍……
在李賢看來,論欽陵其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統兵大帥,他這半吊子水平就不上前湊熱鬧了,人家薛仁貴從貞觀十八年開始從軍,打了半輩子仗,怎麼樣也比他強。
李賢醒來的時候,戰鬥仍在繼續,經過兩個多時辰的拼殺,在得知李賢到來,援軍將至,再加上李賢非常力頂薛仁貴,現在大非嶺唐軍諸將也不敢明裡或暗裡扯後腿,這一仗讓薛仁貴發揮了他的實際實力。
李賢清晨起床,看到非常震撼的一幕,此時唐軍非但沒有拒大營而守,反而沿著大非嶺向西南方向下坡方向,依次排開。
唐軍鐵甲步兵方陣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緩緩移動著,這些唐軍將士手持長矛,壓著步子,緩緩向前。
薛仁貴站在大營前,發出命令:“壓住步子……穩住……保持隊形!”
隨著他的口令,數百名大嗓門的傳令齊聲大喊,步兵方陣以緩慢的步速逼向吐蕃軍隊。
唐軍第一排步兵與吐蕃步兵接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