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25章 真是膽大包天

李善啞然失笑道:“大王,這不是很正常嗎?”

“正常嗎?”

李賢道:“貞觀年間改置十道,設定折衝府六百三十四個,其中關中地區有二百六十一個,全部隸屬於折衝都尉和太子東宮十率府。那麼現在關中還剩多少府?府兵還有多少人?”

唐朝以武立國,立國以來,採取弱枝強幹的政策,一旦邊關戰事,關中出兵,地方為輔,橫掃四方。

唐軍三分之一的府兵安置在關中地區,這是大唐的根本。

李善嘆了口氣道:“府兵逃匿成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王,善以為,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大唐以武立國,府兵是大唐的國本!”

李賢一臉嚴肅地道:“侍讀學富五車,可知強秦因何而崩塌?”

李善毫不猶豫地道:“強秦施暴政,行酷法,痛失人心,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李賢淡淡地笑了笑,李善沒有看過雲夢簡,自然不知道所謂的秦法是嚴酷是徹底的抹黑,不過李賢的輕笑,讓李善感覺有些不自然。

李善道:“大王認為秦因何而亡?”

“因為制度崩塌!”

李賢道:“當年商鞅創立軍功二十等爵制度,打成了大秦的耕戰體制,這個制度讓三秦父老不畏犧牲,聞戰則喜,可秦軍橫掃六國,六國已經滅,秦軍無仗可打,自然無軍功可立,加上吏治黑暗,強秦因此而亡!”

雖然說安史之亂是發生在八十多年以後,可事實上現在大唐的土地兼併的問題已經愈演愈烈。

如果不是武則天遷都洛陽,這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卻延遲了土地兼併問題,隨著武則天以洛陽為神都,無論是山東貴族集團,還是關隴貴族集團,都不再關中兼併土地,轉而在洛陽附近兼併土地。

如果沒有武則天遷都這件事,安史之亂說不定提前會爆發。

如果沒有離開長安,李賢顯然不清楚這個事情。

李賢一直想做一個逍遙王爺,這是他的目標,也是他的心願。

可問題是,在發現這個問題時,他做不到視而不見,無動於衷,一個區區長蛇縣的豪強杜榮,就逼著一百六十多名府兵奉上土地,不知所蹤。

要知道唐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貞觀十五年,果毅都尉席君買率領精銳騎兵一百二十人襲擊吐谷渾丞相宣王,創造了百騎破萬的完勝戰績。

要知道當時席君買是青海國的果毅都尉,麾下計程車兵不多,多半還是屯田兵。就這樣還能碾壓吐谷渾。

吐谷渾用了上萬兵力沒有殲滅百餘唐軍,可小小的杜榮卻輕易地做到了,忠誠可靠的唐軍將士,沒有倒在敵人的手中,卻倒在了豪強的陰謀詭計之下,這讓李賢非常憤怒。

李賢吃完早飯,就開始揮筆寫奏摺。

李善苦笑道:“大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本王已經想得非常清楚了,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可是,大王有沒有想過,您為數十萬府兵鳴不平,在陛下看來,此舉無疑是邀買人心,後果不堪設想!”

李善非常著急地勸道:“大王,三思而後行啊!若想解決此事,須……”

接下來的話,李善沒說,但是潛意思非常明顯,你要是真想管這事,要麼等將來登上皇位,最次也要成為太子之後,才能動手解決。

李賢其實也認同李善的這個提議,這才是最妥當的處理方式。

可李賢不想當皇帝,他只是在樹敵,一旦舉皆敵,就算李治想推他成為太子,也會受到天下大臣的反對,這才是李賢想要的結果。

“本王心意已決,一切後果,本王承擔,無須多言!”

李善長長嘆了口氣:“此事應該有臣上奏,臣人微言輕,事情還有轉圜!”

“不用!”

李賢迅速寫了奏摺,這是準備往死裡鬧。

“來人!”

“請大王示下!”

李賢道:“封上火漆,以八百騎快騎,送往長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