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47章 老夫難以從命

面對如同洪水一般衝來的吐蕃軍隊,薛仁貴並沒有拒營壘而守,而是以阿史那道真留守大營,薛仁貴則是率領三千餘唐騎出營與吐蕃軍隊野外作戰。

至於郭待封郭副將,已經沒有人管他了。

如果他遵守薛仁貴的將令,嚴守大非嶺,哪怕大非嶺大營丟失,他的責任都不會太大,大唐立國以來,打的敗仗其實不少。郭待封的父親郭孝恪就是在龜茲城被伏擊而戰死的,李治即位的時候,已經恢復了他的官爵。

郭待封不遵將令在先,喪師辱國,最輕的結果也是褫奪官爵,貶為庶民,如果嚴懲的話,腦袋都會搬家。

薛仁貴率領唐軍騎兵不守反攻,這讓遠道而來的吐蕃軍隊大感震驚。

遠處的論欽陵神色如常,贊婆卻非常奇怪:“薛仁貴瘋了嗎?僅率領三四千人馬就敢發起進攻,他是吃了虎心豹子膽?”

論欽陵淡淡地道:“這是自信!”

吐蕃雖然在軍制上,成立了獨立的通頰部落,專職作為戰場上的斥候,負責戰場敵情虛實偵察,尋找敵軍破綻。

依靠著龐大的數量優勢,吐蕃在與吐谷渾、蘇毗、羊同等部落作戰的時候,佔盡了便宜,只是非常可惜,他們在面對裝備精良的唐軍騎兵,完全是被壓著打。

吐蕃通頰騎兵有著騎術上的優勢,可是他們在裝備的劣勢在唐軍面前被無限放大,首先是弓弩,吐蕃通頰騎兵使用的是軟角獵弓,射程在五十步左右,箭鏃使用的也是骨鏃,可唐軍裝備的都是強弓,至少是一石的挽力,射程在一百步左右。

除了弓箭射程上的優勢,唐軍還有鎧甲上的優勢,特別是騎兵鎧甲,基本上可以無視通頰騎兵的射矢。

雙方剛剛一交手,就讓吐蕃通頰騎兵陷入無盡的絕望,他們朝著唐軍騎兵舑箭,唐軍基本上不會受傷,除非是哪個倒黴蛋被命中面部或眼睛,可是唐軍騎兵一輪射擊,他們就要倒下一片。

眼看著普通的通頰騎兵無法給唐軍造成傷亡,論欽陵下令東岱桂射手出擊,所謂的桂東岱射手,就是吐蕃人的中型騎兵,全員裝備主要裝備是弓箭和長矛,人人也裝備鎧甲。

這種鎧甲有些類似於古印度的鎧甲,沒有護臂,也沒有披肩,就像防彈背心一樣,只可以防護軀幹部位,與印度鎧甲不同,吐蕃鎧甲有戰裙,對大腿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桂是吐蕃有身份的武士階層,類似於大唐的府兵,其實大唐的府兵並不是農民,而是真正的地主,按照大唐戶均五點六個人計算,唐朝的府兵人均擁有土地至少在五百畝。

吐蕃的桂也是這樣的身份,他們每個人至少有幾名或者幾十上百名奴隸,有一定的私人財產,這是吐蕃人真正的主力。

別看吐蕃號稱數十萬兵馬,桂這個階層其實只有五六萬人而已。

“咻,咻,咻……”

薛仁貴最擅長的就是射術,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石強弓,這種弓射程極遠,在使用一般三稜箭的情況下,可以射三百步,哪怕使用破甲重箭,也有一百八十步的射程。

根據唐史記載,薛仁貴曾經一箭射穿五副盔甲,名震軍營,將軍三箭定天山,讓他威名遠揚。

薛仁貴三箭連發,三名吐蕃將領應聲倒地,吐蕃騎兵頓時有些慌亂,要知道薛仁貴距離他們還在三箭之外,這時吐蕃將領們有些懼意,雖然不至於撤退,卻慢慢放慢速度,讓炮灰衝在前面。

而唐軍將士則士氣大振,高呼:“萬勝!”

薛仁貴也沒有立刻衝上去,而是遊走在吐蕃軍隊陣前,專門射殺吐蕃將領,短短一柱香的時間,薛仁貴連射十三箭,吐蕃將領嚇得連連後退,隨著吐蕃軍隊陣形混亂,薛仁貴舉起方天畫戟殺向吐蕃軍中。

薛仁貴如同虎入羊群,殺得吐蕃軍隊節節敗退,直到將連續六個千人隊殺穿,薛仁貴這才滿意回營。

吐蕃軍隊在短短半個時辰內,被斬殺七八千人,而唐軍傷亡人數不足百人,一時間,論欽陵也不得不避其鋒芒,下令撤退。

“薛大將軍威武!”

“大將軍萬勝!”

大非嶺唐軍大營裡響起熱烈的歡呼聲,薛仁貴其實也累得不輕,不服老不行,他畢竟是五十六歲的老人了,不再年輕。

好在頹廢計程車氣,經過此戰得到提升。

薛仁貴這才獲得喘息之機,下令修繕大非嶺大營,如果吐蕃大軍還沒有跟上來,他還有機會撤退,現在已經沒有機會撤退了,唐軍雖然戰馬不少,可是騎兵僅佔部隊的三分之一,部隊中還有民夫,如果強行撤退,吐蕃肯定派出騎兵襲擾,就像狼群一樣,不停地給獵物放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