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明面是在問李賢有什麼打算,事實上,這是替李治在詢問的。
唐朝的親王雖然不像漢朝的親王那樣,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地盤,還有自己的屬臣、幕僚。
可事實上,唐朝的親王實權還是非常大的,有自己的親事府,親事府的人員配置也相當龐大,包括親事府典軍、副典軍、執仗親事、執乘親事、親事三百三十三人以及校尉、旅帥、隊正、隊副等職位,帳內府還有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府一人,史一人,帳內六百六十七人。
用句簡單的話說,李賢這個雍王有三百三十三名軍官,以及六百六十七人親兵,合計千人。
同時,李賢還是涼州大都督,督涼、甘、伊、瓜、沙、文、雄等八州軍事政,雍州牧、右衛大將軍等職,實權非常大。
特別是右衛大將軍,是右衛軍的直接最高統帥,這是中央禁軍,直接駐守在皇宮裡,負責宮禁宿衛。
擺在李賢面前的路其實很明朗,他可以從軍、也可以從政、當然也可以藉著修書的名義,籠絡天下英才。
李賢的幕僚團隊其實非常豪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曾是李賢的王友。侍讀李善,也是著名的文學家。
李賢躬身道:“阿孃,阿爹,賢想經商!”
李治皺著眉頭望著李賢道:“你要經商?”
“對!”
李賢雖然明顯感到了李治的不悅,還是認真地道:“阿爹,阿孃,依賢想來,朝中有阿爹,阿孃打理政務,官場中事,孩兒幫不上忙,若能在捐賦的事上,有所助益,也是好的。若能起一間商社,藉著皇家的人脈、路數,週轉銀錢、調動物資,將來一旦有事,也不至於張惶困窘、捉襟見肘!”
李治的目光落在武則天身上道:“二孃,這是你的意思?”
李賢自然沒有與武則天交流過,至於說李賢無心官場的這句屁話,她是不相信的,只不過李賢想要從商,對她而言,並沒有任何妨礙。
武則天坦然地道:“六郎有此心,也是一樁好事,山東各家的商鋪、貨棧,遍及關中各地,無論是籌集銀錢、糧米,還是互通訊息,都便利得很。六郎,想要想起一間商號,阿孃支援你!”
李治對李賢的定位,就像太宗皇帝對魏王李泰一樣,喜歡這個兒子,這個兒子也足夠聰明,同時,也可以作為太子的候補。
李治作為皇帝,對於帝王心術非常精通,他深知,如果想要讓一匹馬兒跑得快,不僅要有精細的草料,還有掌握著一條鞭子。
而雍王李賢就是李治用來鞭策太子李弘的鞭子,現在這條鞭子想要飛走,這可不是李治想要看到的。
李治沉吟道:“按理說,此事公私兩便,朕不該攔,只是以官身而謀商利,被人掀出來的話,於皇家的名聲有損。此時正值多事之秋,橫生枝節,恐為不美。”
武則天皺了皺眉頭,沒再說話。
李賢自然李治不想讓他從商的真正原因,就是他還有利用價值。
只不過,李賢真不想踏進那個漩渦,別看他現在跟李治關係不錯,跟武則天關係也不錯,這不能說明問題。
一旦有了利益衝突,皇家親情,還不如一張紙。
李賢沉吟了一下,緩緩開口道:“父皇容稟,關隴世家日益虛弱,何也?蓋因關中八百里秦川,關隴世家經營日久,為山東世家所趁,歲入日減,貽君父之憂。若兒臣興建一商號,起長安,此去西域,勵精圖治,更能使商路順暢,東西貨殖之通,恢復舊觀,受益的怕不止是兒臣一人,關隴止住頹勢,當可期也。”
李賢只是從李令月嘴裡聽說過,武則天在與葉紅衣商議朝中就安西問題產生嚴重的分歧,起初李賢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以大唐現在的國力,雖然在龜茲小敗一仗,損失一萬餘兵馬,對於大唐而言,說句冷血的話,還真是無傷大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