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455章 他們創造了歷史

垂拱四年,李賢當上皇帝的第五年,高原的風,依舊帶著雪山的凜冽氣息,吹拂著文成公主花白的鬢角。她坐在寬大平穩的四輪馬車裡,透過鑲嵌著琉璃的車窗,望向外面那既熟悉又陌生到令人心悸的天地。

馬車行駛在一條她從未見過的道路上。

路面寬闊、堅實、平整得不可思議,青黑色的路面彷彿一整塊巨大的石板鋪就,卻不見絲毫縫隙。

四輛她這樣的馬車並行其上,竟也綽綽有餘!車輪碾過,只有低沉而均勻的嗡鳴,再無當年進藏時那令人心焦的顛簸、泥濘和隨時可能陷入坑窪的驚險。

“這……這是通往邏些的路?”

文成公主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顫抖,問向身旁陪伴多年的老侍女。她記得很清楚,當年從長安出發,一路西行,所謂的“唐蕃古道”,不過是人畜在荒原、河谷、山脊間硬生生踩踏出來的痕跡。

晴天塵土飛揚,遮天蔽日;雨天泥濘不堪,寸步難行。翻越山口時,狹窄的路徑僅容一人一馬側身而過,腳下是萬丈深淵,寒風如刀。

“回殿下,正是。”

老侍女眼中也充滿了驚歎:“奴婢打聽過了,這是……是陛下登基後,工部主持,用了好些年才修成的天路!聽說叫什麼……混凝土鋪的底,上面還有一層叫瀝青的東西,馬車跑在上面又快又穩,每隔一段距離,還有專門的驛站和養路隊呢!”

文成公主默然,手指無意識地撫摸著車窗冰涼的琉璃。目光投向道路兩旁。

記憶中的荒涼與死寂,被一片蓬勃的生機取代。

原本只有稀疏耐寒牧草和裸露岩石的河谷、山坡,如今竟然種滿了樹!一排排,一片片,筆直挺拔!

雖然多是耐寒的松柏,尚未成材,但那整齊劃一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頑強地宣告著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力,抵禦著高原的風沙,也牢牢地鎖住了水土。

綠意,在這片曾經蒼涼的土地上,倔強地蔓延開來。

更讓她心潮澎湃的是,那些記憶中杳無人煙、只有野獸出沒的山坳、河灣,如今竟矗立起了一座座嶄新的小城!

是的,是城!

不是零散的帳篷或簡陋的土堡。它們依著山勢,傍著水源,規劃得方方正正。城牆是用當地特有的石塊壘砌,堅固而整潔。

城內可見成排的房屋,屋頂不再是單一的氈帳或茅草,而是青瓦或塗了桐油的木板。城門口飄揚著大唐的旗幟,隱約可見市集的人流,聽到商販的叫賣聲。

裊裊炊煙升起,在湛藍的天空下,勾勒出人間煙火的溫暖輪廓。

“那是……當年我們紮營避風,差點被雪崩掩埋的山口?”

文成公主指著一處綠樹環繞、屋舍儼然的地方,聲音有些哽咽。她記得那裡只有嶙峋的怪石和終年不化的積雪。

“是那裡,殿下!”

老侍女也紅了眼眶:“現在叫迎恩鎮了!聽說住著上千戶人家,都是從隴右、河西遷來的移民,朝廷給了田地和安家費,讓他們在這裡紮根,戍邊墾殖,也維護道路驛站。”

馬車繼續前行,路過一處寬闊的河谷,河水被巨大的水車和精巧的石渠引向兩岸。

文成公主看到大片平整的田疇,青稞苗在陽光下泛著油綠的光澤。田邊有整齊的溝渠,甚至有穿著統一號衣的農人,操作著一種結構複雜、以畜力或水力驅動的鐵製農具在翻耕土地。

這效率,遠超她記憶中的刀耕火種!

“王將軍!”

文成公主忍不住看向騎馬護衛在車旁,同樣被眼前景象震撼得久久無言的王方翼,“您……您可還記得當年護送本宮入藏時的景象?”

王方翼勒住馬韁,目光掃過這翻天覆地的河湟大地,這位久經沙場、見慣生死的老將,此刻胸中也激盪著難以言喻的澎湃。

他深吸一口高原清冷的空氣,聲音洪亮而帶著深深的感慨:“殿下,末將雖然沒有親眼所見,卻豈能忘記?當年護送殿下,一路跋涉,人困馬乏。風沙蔽日,道路崎嶇,補給艱難,部落襲擾不斷。每到一處水源地,便是全軍休整的綠洲,卻也常常為爭奪水源與當地部落發生衝突。那時所見,荒涼、貧瘠、閉塞!河湟之地,雖有屯田,但規模甚小,道路更是如同羊腸,大軍行進,首尾難以相顧,輜重運輸更是苦不堪言!”

王方翼只是十年沒有去過長安,當然,他是第一次走這一條,他的目光投向遠方連綿的綠樹和嶄新的城鎮,語氣變得激動而自豪:“可如今殿下您看!這寬闊平坦的天路,如同巨龍貫穿高原!這遍植的林木,如同綠色的鎧甲護衛著疆土!”

“這星羅棋佈的新城,如同釘子般牢牢釘在戰略要衝!還有這引水灌溉的良田,這精耕細作的農具,末將簡直不敢認了!這才多少年?恍如隔世!這不僅僅是路好走了,城變多了!這是……改天換地啊!”

王方翼指著遠處山坡上正在鋪設的、如同黑色絲帶般延伸的線路:“殿下請看,那便是正在鋪設的高速公路,有了它,邏些與長安,再非天涯之遙!軍情政令,這在當年,末將想都不敢想!”

文成公主聽著,看著,淚水終於無聲地滑落。

這淚水,是離鄉數十載的辛酸,是目睹故國鉅變的激動,更是對那位素未謀面、卻創造了這一切奇蹟的年輕皇帝,她的侄子李賢,由衷的讚歎與感激。

她彷彿看到了無數像當年她一樣艱難跋涉的使者、商旅、戍卒,如今能在這坦途上安全、快速地通行;看到了無數流離失所的百姓,在這片曾經荒涼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的家園和希望;看到了大唐的意志與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深地烙印在這片雪域高原之上。

“大唐……真的不一樣了。”

她喃喃自語,望向東方長安的方向,眼中充滿了期待。

馬車不徐不疾的前行,大道兩邊的景物在往後移動。

文成公主變成了好奇寶寶,坐在裡面就能看到外面的風景。她看到遠處的河邊,一臺臺大水車正在不停的轉動,將河水提上岸來,然後沿著長長的水泥渠流向遠處的農田。

在一些坡地上還打了很多井,不過井口被封住了,兩個吸筒裝置高出井臺數尺,兩位百姓正在吱吱呀呀的壓著木槓,帶動吸筒,隨著木槓一上一下,一股股清冽的井水順著吸筒井那個豬嘴狀竹管裡噴湧而出,順著水泥渠流向最需要水的土地。

得到及時灌溉的莊稼長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遠處,成群的民壯正掄動鋤頭將一塊塊荒地上的野草剷掉,把地翻過來,在他們身後,已經有很多土地被開墾出來,土壤在烈日的暴曬下變得灰白。

還有人將一堆堆曬乾的野草點燃,一道道濃煙直衝天際,逼真的營造出遍地狼煙的美妙景象。

在這個沒有化肥的年代,草木灰就成了最普遍的肥料,所以那些剷下來的野草是不能浪費的。

文成公主靜靜的看著,心裡充滿了驚歎,半晌才說:“我們從邏些一路過來,到了這裡,竟然有種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了。”

前來迎接文成公主的內侍省督監,昔日李治皇帝的心腹秦浩信驕傲的道:“多虧陛下撥出錢,來造了水車,挖了深井,修了溝渠,不然公主殿下會看到,慘不忍睹的!”

“他真了不起!”

文成公主對李賢這個皇帝,越來越好奇。她忽然看到田裡的麥子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藍白相間的粉末,不禁好奇的問:“那是什麼呀?”

“那個啊,是農研院配製的一種藥,噴灑在莊稼身上,莊稼就不會再生病枯萎,就連蟲子也不敢再去吃那些莊稼。你看,田裡莊稼的葉子是不是很完整?”

文成公主越發的好奇了:“他到底配製出了什麼良藥,居然有這樣的妙用?”

“奴婢不知道,也就沒有問,反正很管用就是了。”

馬車開進了蘭州城。

這是西北最大的一座城池,文成公主驚奇的發現,整個城池大多數房子都已經修繕一新,紅磚紅瓦雖然還是大唐制式,可卻不再是木質結構的房屋。

她現在發現,她們一路走來,幾乎看不到木質房屋了。文成公主不知道的是,隨著大唐航海的發展,除了石見銀山,還在南洋地區發現了三熟的稻米,一個裝糧食的麻袋,就能從土人手中換一袋精米。

由於造船需要用大量的木料,木材的價格翻了十幾倍,現在別說建房子,連傢俱很少木料了,但是大部分採取長勢極快的竹質傢俱。

以前臭氣熏天的排水溝不見了,不過每隔二三十步就能看到一個沙井蓋,不用說,排水溝給弄成了地下管道,汙水橫流的景象不復存在,整個城市很整潔,很乾淨,甚至比當初的長安還要乾淨一些,跟她印象中那叫蘭州城完全不是一碼事。

……

長安城西郊,渭水之濱,一片被高大圍牆和精銳禁軍嚴密守衛的區域,大唐皇家武器監。此地匯聚了帝國最頂尖的格物人才能工巧匠和最機密的研究專案。

空氣中常年瀰漫著煤炭燃燒的硫磺味、金屬淬火的焦糊味以及一種難以言喻屬於工業力量的躁動氣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