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4章 爛池塘裡丟石頭

汪偉拜道:“臣叩謝皇恩,臣必不負陛下信重。”

“恭喜父皇收穫賢才一枚。”朱慈烺衷心地說道。

把你的人說成皇帝的人,這臉皮往長城上一貼,建虜如何能夠入關來?

腹誹中,諸臣再次側目。

沒等諸臣反應過來,朱慈烺繼續說道:“啟奏父皇,兒臣昨夜巡視內城,見巡城司兵馬巡城不怠,可見中城都指揮譚弘業治兵有方。”

我可不想去東宮!

譚弘業一個激靈,拜道:“臣能力淺薄,當不得殿下誇讚。”

“盡忠職守,謙虛謹慎,如何不值得誇獎?”朱慈烺又捧了一下,道:“父皇,如此大才,何不京營任用?”

“太子所言甚是。”朱由檢說道:“值此危難之間,新寧伯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擬詔,授譚弘業神機營副總兵,協助練兵警戒。”

“臣遵旨。”譚弘業不情不願地領命,甚至沒有謝恩。

可以理解。

建虜在外,隨時可能上陣,哪有五城兵馬司的五巨頭之一來的舒服?

但是金口玉言,顯然不能拒絕。

“父皇。”朱慈烺說道:“中城兵馬司負責內城治安,若是情況緊急時,免不得上城助戰,不可一日無人主持。

兒臣聽聞嘉定侯子,左都督同知周鑑通兵馬,有謀略,德才兼備,只因外戚不得干政而不得展現才能。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才,兒臣請父皇試用周鑑為中城都指揮。”

周鑑激動難耐地拜下,道:“陛下,臣必水裡水裡來,火裡火裡去,若有二話,天打雷劈!”

水裡火裡,那是梁山好漢的口頭禪,是朝堂能說的?

要是不說話,大家還不知道你有多蠢。

蠢的令人窒息。

果然,吏部侍郎倪元璐出列,道:“啟奏陛下,周氏以放貸為業,壓榨膏血,動輒逼迫平民家破人亡。

而周鑑大肆漁利,常有欺男霸女之舉,若以其為都指揮,中城必亂。

建虜肆虐於外而變亂於內,恐有不忍言之事。”

“陛下,祖制,外戚不得干政,周鑑不能出任實職。”

“中城運轉良好,貿然更換都指揮,怕是忽發變亂,彼時悔之晚矣。”

一片反對。

要是周鑑不說話,朱由檢快速決斷,這事也就這樣定了。

奈何,狗肚子藏不住二兩香油。

反對之聲既起,就要把話說清楚。

說清楚還能有周鑑的事?

回家放貸去吧。

朱慈烺心念一動,念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臣勸父皇重抖擻,不拘一格用人材。

外戚干政不合祖制,然而當此之時,當破格用人。”

諸人都沉浸在太子的詩中,一時失聲。

“好詩!”陳演大喝一聲打破沉默,拜道:“陛下恕罪,臣聞太子殿下佳作,心神激盪,難以自持,以致失儀。”

“無妨。”朱由檢表示不用在意。

嘴角上揚,看著就不太好壓。

果然,當爹的都想要一個成器的兒子。

陳演剋制著得意,說道:“臣以為太子殿下說的對,值此之時,當破格擢用人材,臣請陛下特旨,試周鑑中城兵馬司都指揮。”

朱由檢果斷地說道:“群臣皆曰可,擬詔,周鑑試中城兵馬司都指揮。”

“陛下聖明。”陳演高呼道。

發自內心地高興。

又把住了皇帝的一道脈。

從方才的兩件人事來看,皇帝對太子是言聽計從,發散了想,只要堅決擁護太子,就是擁護皇帝。

朱由檢不是喜歡馬屁的人,但是他對這種迂迴馬屁很是享受。

其他人不滿。

怎麼就被陳演這廝代表了?

待反對,然而皇帝主意已定,再反對就是打皇帝的臉。

當眾打老闆的臉可還行?

除了迂腐之輩,沒人會在朝堂上這樣幹。

等朝會結束面君規勸或上表進諫才是正理。

朱慈烺倒是對陳演刮目相看。

一首打油詩表現的如此激動,看著還是發自內心,只能說活該入閣。

周鑑激動地跪下,道:“臣謝陛下抬舉……”

朱慈烺忍不住捂住了胸口。

蠢成這樣,能好好撈錢嗎?

不要以為撈錢是簡單的事情,沒有技巧一味蠻幹,分分鐘激發變亂,丟了周鑑腦袋便也罷了,就怕耽誤了千萬兩的大生意。

散朝後得打聽一下,中城兵馬司到底是誰在管。

譚弘業?

不是瞧不起,好吧,就是瞧不起,他要是有這個本事,早就總督京營了。

不要瞧不起崇禎的用人水平。

歷任剿賊總督有用錯的嗎?

基本沒錯。

只是急躁的性格、奸佞的誤導、不斷惡化的局勢,讓他給不出太多時間和耐心。

如果譚弘業有其祖崇敬侯譚淵的一半本事,不要說好殺人,就是好吃人,也早就總督九邊去了。

所以朱慈烺想挖一挖中城兵馬司的底細,說不得就能挖一個賢才出來。

外戚出任實職確定,鞏永固就任南京錦衣衛指揮使也就順理成章。

錦衣衛是天子親軍,人事調動與任命全憑皇帝心意,太子提議劉文炳出任錦衣衛同知兼管北鎮撫司順利透過。

劉文炳很懵逼,駱養性更懵逼。

其實朱由檢也不懂為什麼讓鞏劉二人去錦衣衛任職。

不懂就問,散朝後讓好大兒解釋一番。

外戚出任實職無異時給京師爛池塘丟下了一塊大石頭,砸的諸臣有些頭暈,原本要上的奏章都沒心情上。

一大堆事要忙,別在皇極殿裡杵著,那就散朝吧。

…………

感謝“李嫁陳”的打賞,感謝兄弟們支援。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