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69章 昏君入網

“總兵,總兵……”

如同蚊吶的呼喊中,衛時春被兩個軍兵架著進了總兵府。

吳三桂迎上來扶住,問道:“伯爺何以至此?”

迷迷糊糊的衛時春說道:“建虜要攻寧遠,速奏,速奏……”

吳三桂湊到旁邊仔細聽了幾遍才聽清楚。

再看衛時春,已經昏了過去。

“如此忠義輩,當為世人楷模。”吳三桂感慨一句,令左右送衛時春去治療。

“軍門。”吳國貴說道:“建虜斥候密佈,衝突日頻,結合宣城伯所言,可以確定建虜即將大舉進犯。”

“如何應對?”吳三桂問道。

吳國貴陷入了思考。

一直在向朝廷要東西,只來了三千石糧食,聊勝於無。

兵就白廣恩部,磨磨唧唧還沒開拔,有名無實的巡撫更沒什麼卵用。

太子親筆信裡寫的很明白了,朝廷也拿不出東西來,畢竟天子營東宮衛都需要大量裝備,而且建虜剛剛大敗,即便來犯也只是報復,不可能持續大戰,只要寧遠堅持三五個月,必然退卻。

“軍門,請陛下親征寧遠如何?”吳國貴說道。

你是打算把皇帝打包賣給建虜嗎?

吳三桂思考片刻,搖頭道:“天子已經南下平賊,不可能調頭北上,而以太子謀劃,不可能有更多支援。”

吳國貴說道:“軍門,不如放幾個俘虜回去以示修好之意?”

要是放斷臂斷手的俘虜,豪格定然立刻揮兵猛攻寧遠。

氣吐血了快。

就沒見過這麼畜牲的。

縱觀古今,有把俘虜剁了胳膊手掌放回來的嗎?還是讓俘虜啃自己的胳膊當盤纏的。

“如此暴戾,必遭天譴!”豪格咬牙切齒地說道。

賴慕布問道:“大帥,是否上奏皇上?”

“父皇陛下身體有恙,此等瑣事就不要上奏了。”豪格捏緊拳頭,繼續說道:“傳令下去,若有將此事上奏父皇陛下者,格殺勿論!”

“必須將此事上奏。”多鐸興奮地說道:“本來就快不行了,若是看到此等景象,怕是立刻就不行了,到時候機會就來了。”

什麼機會?

當然是搶皇位啊。

前提是皇太極涼涼。

雖說這傢伙流血流的很厲害,甚至一度昏迷,但是總能站起來,還一下子把豪格推到了徵明大元帥位置上,多鐸感覺很不爽。

如今明國放了一批廢人俘虜回來,正好送回去給皇太極來點刺激。

但是在滅國大戰開始之前搞這事,合適嗎?

都說哀兵必勝。但是萬一遭遇明國強力抵抗……明國的頑抗是必然的。

一戰幹掉了八萬多,正是士氣爆棚的時候,明國皇帝又是帶頭上陣,即便其兵少將寡,依舊有能力僵持。

不能一鼓作氣,哀兵當場變衰兵!

衰兵必敗。

但是想到莊妃婀娜的身姿,多爾袞腦袋一熱,道:“把這些懦夫送回去,交由皇上發落。”

“得令。”多鐸興沖沖地派人監押斷臂俘虜回去。

數量不多,二百來個,加上其他地方收攏到的,七千多個殘兵活著回來的也就六百多,真實的十不存一。

對太子來說,回去的六百多殘兵足夠把“皇太極捨不得明國叛賊而害了自己人”的訊息傳播的人盡皆知。

“十四哥。”多鐸說道:“受懦夫影響,全軍士氣低落,是不是要鼓舞一番?”

多爾袞成竹在胸地說道:“明國小兒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以為這樣可以打擊士氣,卻不知是絕了懦夫們的投降路。”

投降的下場就是變廢人,你是寧願戰死還是投降後被砍掉手臂手掌?

死戰到底。

很容易做出的選擇。

於是,三軍激昂,要求立刻發動滅明之戰。

還在調兵遣將中,稍安勿躁。

大明太子想調兵遣將,卻無兵將可調遣。

不是皇帝要援兵,而是周王朱恭枵請援。

李自成蟄伏待機小半年,終於有了動作,目標正是駐紮在歸德府永城的小袁營。

崇禎十三年,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大旱,飛蝗蔽日,至冬大飢,袁時中聚眾數萬,率饑民起義,十一月率眾萬餘破開州,次年領部將劉玉尺、朱成矩等入開封境內,號稱小袁營。

十五年,與李自成合營,為攻開啟封前鋒,不久突然拔營出走,欲歸順朝廷又難下決定,便徘徊於歸、亳州間,動搖不定。

今年,李自成遣李過擊之,其迅速向河南巡按黃澍表達投降之意,而黃澍以其詐降為名拒絕。

“……袁時中因飢寒而反,情非得已,本心懷忠義,見闖賊水淹開封而知其殘暴,因此遠離,今受攻擊而求招安,便如稚子求歸父母之懷,不可不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