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89章 洪承疇勸降,吳三桂抓人

“殿下,喝點茶湯。”陳圓圓小心地把茶盞遞了過去,道:“已經有些涼了。”

“無妨。”朱慈烺一口乾了,道:“吩咐下去,給各房準備飯食。”

“奴婢曉得了。”陳圓圓應下,卻沒動彈。

“有事?”朱慈烺問了一句,又道:“若是你要南下,待船隻返回,可以安排你走。”

“奴婢自隨殿下左右,只是……”陳圓圓猶豫了一下,道:“醫護營五百人,皆無兵器防身,奴婢求殿下開恩,賜短刀短劍,事有不濟,能自戕即可。”

朱慈烺起身捏了捏陳圓圓的臉頰,道:“事有不濟,全軍覆沒之前,本宮帶你一起上路。”

“殿下……”

朱慈烺已經轉身離去。

看著他的背影,陳圓圓輕呸一口,喃喃自語道:“登徒子,倒是會撩人!”

太子聽不到美人的心聲,卻決計捨不得如此美人落入建虜之手。

只可惜吳三桂回不了京師,不然倒是可以讓兩人見見面,說不定就能搞定關寧軍。

想想而已,將天下大勢寄託於一個女子身上,簡直就是開玩笑。

就在太子打起精神處理各項事務時,密雲城門洞開,馬科單騎出了城。

洪承疇同樣單騎。

建虜大軍繞城而過,馬科按兵不動,洪承疇覺得可以招降,便約他出來私聊。

建虜大軍在遠處,馬科有把握擊殺洪承疇後回城,因此出來私聊。

願意見面,雖然提出就在城外,洪承疇覺得成功的把握很大,便同意了馬科的條件。

“將軍久日不見,近來可好?”洪承疇拱手道。

馬科笑道:“本以為督師殉國,只能在九泉相見,卻不想督師搖身一變,成了韃子的奴才。”

嘲諷拉滿。

洪承疇被俘後,逃亡者對吳三桂說清軍把洪承疇處死,並說“洪督師臨砍時,只求速死”。

崇禎帝接到吳三桂的塘報,降旨稱讚“洪承疇節烈彌篤”,並指示“速與優旌,以慰幽忠”。

洪承疇家僕陳應安等從亂軍中逃回,也向朝廷報告洪承疇“殉難”始末,稱洪承疇被俘後“罵賊不屈,惟西向叩頭,稱天王聖明,臣力已竭,死之。從來就義之正,未有如臣家主也”。

崇禎帝震悼痛哭,下令設祭壇於朝天宮前,準備親自前往祭奠。次月又降旨,對洪承疇賜祭九壇,設立祠堂,議定諡號。他臨軒垂泣,說:“我不曾救得承疇。”

等洪承疇投虜訊息傳回,崇禎當場掀了供桌。

如此戲劇性的君臣情誼……馬科知道這樣做不好,卻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嘴。

洪承疇沒有生氣,道:“此次大清以二十五萬大軍南下,勢得中原,將軍以為明廷能擋乎?”

“皇帝以一萬破十萬,南下途中搜集精銳,以三萬破二十五萬不是不可能。

即便不回守京師,劃江而守,亦是南北分治的局面。”

朱由檢南下了?

洪承疇暗暗記下這條情報,面不改色地說道:“京津之戰,明帝以突襲偷襲為主,阿巴泰全無防備,因此大敗虧輸。

今次大清太子有備而來,即便明帝不會中伏,亦難陣戰取勝。

且此乃大局,於密雲一隅之地無關。

將軍以孤城拒大軍,必亡。

朱氏享國祚三百年,天命已盡,因此天災不斷,疫病滋延,關外喪師失地,關內剿賊無力,大清六次南下皆縱橫千里。

明帝大捷,不過迴光返照,若其北返,不過自投死地,不返,其治政拙劣而江南士紳自私自利,必有變亂髮生,絕無可能劃江而守。

大勢難違,將軍實無必要與明殉葬。

大清太子素聞將軍勇武,求賢若渴,若將軍舉城來投,授侯爵,世襲罔替。”

“等你們拿下京師再說。”馬科撂下話,轉身回城。

洪承疇露出一絲微笑,轉身去找豪格彙報情況。

馬科進城,城門關閉,幕僚俞東良迎上來,問道:“軍門,談的如何?”

“世襲侯爵。”馬科說道。

“建虜很急啊。”俞東良撫須笑道:“再等等,國公有望啊。”

馬科問道:“若是陛下回京大破建虜又當如何?”

哎吆~

俞東良一聲痛呼,扔掉被扯脫的鬍鬚,道:“若是陛下大破建虜,軍門只好出城截殺韃子潰兵,戴罪立功了。”

“那就等等看。”馬科說道。

他從松錦戰場逃脫,回來依舊領總兵職戴罪立功,這次建虜又從他的防區入關,又有通州香河的前車之鑑,馬科估計自己小命難保。

於是就動了投虜的心思。

但是,假如皇帝再來一次驚天大捷呢?

因罪被殺,最多進不了祖墳,投虜被殺,是要被刨掉祖墳的。

吳三桂舉棋不定,其實跟皇帝的能打有很大關係。

都怕成為小丑。

馬科糾結時,洪承疇已經追上了豪格。

“臣無能,馬科未降。”洪承疇說道。

豪格問道:“可會出城來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