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89章 洪承疇勸降,吳三桂抓人

“其已意動,只是要待價而沽,又懼明帝勇武,因此猶豫不決。

其屢與王師戰,深知王師之威武,不會出城來戰。”洪承疇把握十足地說道。

豪格點點頭,道:“留一千兵馬監視,餘者按照部署,設羅網以待南帝入。”

洪承疇說道:“大帥,臣從馬科處得知,南帝已經南下,未在北京。”

“什麼?”豪格驚撥出聲,急忙問道:“訊息屬實?”

“臣未核實,馬科交談時無意說出,臣以為可信。”洪承疇說道。

“來人。”豪格喝道:“加派斥候查探南帝行蹤,務必要確鑿訊息。”

左右立刻分出人去報信。

事關重大,不可不察。

大清兵南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幹掉大明皇帝,並以此斷了吳三桂的念想,逼其投降。

山海關投降,其他各城自然沒了心氣,大機率會降。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豪格是不想強攻任何一座城池的。

沿邊各城沒有山海關險峻高闊,卻也不可小覷,便如密雲城高,城牆內壘粘土外覆條石,四門有翁城、炮壘、箭樓,外有護城河,雖說城內僅有四千兵,清軍不花個把月填上千八百條人命,是絕對強攻不下的。

“若南帝已走,北京必定空虛。”豪格看向南方北京方向,道:“孤要在京師內過中秋。”

已經七月底,也就是說要在半個月內攻破京師。

算上準備器械的時間,真正攻城也就四五天,近乎是要求一戰即破。

只能說,豪格沒有吸取阿巴泰的教訓。

倒也正常,畢竟兵多將廣,只要不被突襲,已然處於不敗之地。

洪承疇同樣持此觀點,並且篤定馬科、高弟、吳三桂等人會認同這個觀點。

吳三桂是認同的,白廣恩也是認同的,所以得知虜軍繞道南方圍困了山海關後,他就著急忙慌地去找吳三桂商量對策。

根本沒用“請”的。

進了臨時徵用的守備府,白廣恩迫不及待地說道:“撫臺,救命~”

吳三桂迎上來,問道:“賢弟何以如此急切?”

“後路斷絕,糧餉不濟,軍心渙散,撫臺一定要拉兄弟一把。”白廣恩可憐兮兮地說道。

“好說。”吳三桂笑著拉住白廣恩,吩咐左右安排白廣恩親兵後,進屋落座,道:“你我同氣連枝,形同一家人。”

“撫臺高義。”白廣恩拍著胸口說道:“以後但有吩咐,小弟必以撫臺馬首是瞻。”

“正有一樁事與賢弟商議。”吳三桂笑得如同老狐狸,道:“建虜步步緊逼,你我當整編為一部,如此才能如臂指使……”

白廣恩立刻握住刀柄,道:“小弟聽撫臺的,手下兵將自然可以用得,整編起來浪費時間不說,指揮起來也不順暢。”

“賢弟只需交出印信虎符,哥哥自有安排。”吳三桂露出了獠牙。

“吳三桂!”白廣恩拍案而起,喝道:“欲吞併本總兵乎?”

這不很明顯?

吳三桂端起茶盞,輕輕啜了起來。

大將沒了兵,生不如死,還不如拼了。

白廣恩鏘地抽刀。

“放下刀。”大喝中,吳國貴郭雲龍擋在吳三桂面前。

又有十多軍兵衝了進來,舉起弓弩火銃瞄著白廣恩。

一聲令下,立成刺蝟。

白廣恩怒喝道:“吳三桂,不怕朝廷降罪乎?”

還真不怕。

大不了投虜嘛。

手頭有兵才是硬道理。

白廣恩臉色輕一陣白一陣,躊躇片刻後,扔下了刀子。

人死如燈滅,活著才有希望。

吳三桂放下茶盞,道:“送白賢弟下去休息,安排妥當了。調撥錢糧慰勞諸兄弟。”

並不擔心白廣恩部會劇烈反抗,有奶就是娘,普通軍兵才不會在乎跟誰混,他們只在乎糧餉,至於那些死硬分子,處理了就行。

吳三桂吞併了白廣恩,依舊在與建虜僵持,通州城裡在忙著準備防守物資。

軍民齊動手。

通運橋下,幾個工匠正在橋墩上鑿孔,已經鑿出來的孔裡,正在填塞火藥。

“兵備,真要炸嗎?”隨行護衛問道。

馮師孔說道:“若是城池失守,此橋將成為建虜連同南北之關鍵,城破時,必須炸了。”

“可惜了,當初花了無數人力物力。”左右無不嘆息。

遼時,此處修木橋,元時大運河疏通,通州日益繁華,木橋也在擴大規模,嘉靖時為保衛漕河、拱衛京師,加築城牆,萬曆三十年內監張華奏請將木板橋改建為石橋,次年動工,兩年竣工。

大量人力物力,兩年之功,毀起來只要兩天。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