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太子發聲,張羅俊進來道:“殿下,通州百姓送來了飯食。”
朱慈烺嘆道:“兵災剛過,生產未復,如今烽煙再起,百姓生計越發艱難,豈能奪其活命之食?”
“殿下仁厚。”張羅俊轉身而去。
待太子出了營房,卻見張羅俊領著一群老弱婦孺提著籃子水壺走了進來。
未到近前,百姓拜下。
“殿下萬歲。”
“小的祝願太子平安健康。”
“太子千歲千千歲。”
各自呼喝,不一而足。
“諸位父老鄉親平身。”朱慈烺扶起最前面的老者,道:“如今生計艱難,諸位父老何以破費?”
老者說道:“殿下領兵去打韃子,我等不能上陣,只有些許吃的,與其便宜了韃子,不如助將士們破敵。”
抱定必死之心,卻無取勝之信心,這就是通州城內目前的心態。
朱慈烺沉默片刻後說道:“如此,愧受了。”
“應該的,應該的。”
百姓喜笑顏開,呼朋引伴進來,把食物遞給軍兵。
黑糊糊的麵餅,夾雜著穀殼野菜樹葉草根的飯糰,已經被養刁了嘴的東宮衛感覺很為難。
“殿下,給。”一個小男孩遞給太子一個雞蛋。
太子揉了揉他的腦袋,取過他手裡的黑麵饃,道:“我已經長大了,吃這個就行,雞蛋你吃,吃了快快長大殺韃子。”
小男孩驚喜地問道:“殿下,我真能殺韃子嗎?”
“我希望你不需要,但是估計需要的。”太子啃了一口硌牙的黑饃,看向軍兵,道:“將士們,莫要辜負父老心意,吃,吃完殺韃子。”
“吃完殺韃子。”諸兵高呼。
百姓給的不多,頃刻間吃完,再吃早飯,當太陽躍出時,全軍開拔。
剛出水門,一小船疾駛到了近前。
“殿下,殿下~”餘應桂遠遠叫道。
朱慈烺笑道:“長史如此神速,回來的比預期快了一天。”
餘應桂到了近前,道:“諸將士不眠不休,來去如風。”
朱慈烺問道:“情況怎麼樣?”
餘應桂回道:“張縉彥帶了三百石糧先行出發,恰好施總兵抵達,臣令其轉運三千石往山海關。
鄭彩將軍前往登州接應黃蜚入援山海關,至少半個月才能抵達。
鄭芝龍治兵嚴謹,其部多火器,足以保證大沽口無恙。”
朱慈烺說道:“凡是南來的糧草,包括沈廷揚購買的,暫存大沽口,按需調撥各城池,若有餘裕,給唐王調撥五千石。”
永樂二年,天津築城設衛,於大沽口置炮臺,豎“津門之屏,鎖鑰入京水道”,後歷經修繕擴建,大沽口城防堅固不遜天津。
糧食存放於大沽口,就算不能透過水運帶走,也可以拋入大海,決計便宜不了建虜。
至於鄭芝龍,其目前一心求爵,正是可用的時候,當然要用起來。
“軍務緊急,卿速速回京主持大局。”朱慈烺說道。
“殿下。”餘應桂拜下,道:“務必平安歸來,大明可喪十萬師,卻不可無太子。”
朱慈烺擺擺手,下令小船加速。
通州之所以能成為京師門戶,是因為溫榆河、潮白河在此連線運河,兩河既要為運河補水,又可作為北上通道,其中潮白河過順義、懷柔直達密雲,太子便是沿此進軍。
此時,已經抵達懷柔外的豪格收到了大明太子來援的訊息。
“好啊,好!”豪格拍著大腿笑道:“原以為老的跑了,南國再無敢戰之兵,卻不想來了個小的。
南國小兒敢出城,孤便成全他。
待把小的打死了,看那老的回不回來!”
“大帥英明。”范文程接道:“打死南國小兒,不僅可以吸引南帝北返,同樣可以動搖南兵軍心,或許可招降南國京軍。”
“不管南兵降不降,孤要在京城裡過中秋。”再次表達了決心後,豪格叫道:“來人,加派斥候,查探南國小兒有無後援。
通知各部,調整計劃,先圍殲南國小兒再取南國京師,同時謹防南國各城池守軍出城襲擊。”
各部收到命令,立刻改變了方向,同時大量斥候往來賓士,不斷彙報明軍動向。
水陸並進固然快,但是建虜速度也不慢,就在明軍過了順義時,五千虜騎攔住了去路。
朱慈烺不驚反喜,道:“就地列陣,吸引建虜過來。”
張羅俊說道:“殿下安全為上,臣以為當退往順義城內防守。”
魏六一說道:“建虜大軍未至,此時後退還來得及。”
朱慈烺搖頭說道:“據城而守優勢巨大,卻是易進難出,若建虜圍而不攻,隔絕順義內外,怕是京畿全面動搖。”
遼東歷次戰役表明,建虜土木作業很厲害,很擅長圍困城池。
太子被困,肯定要來救,十有八九就是送,而且送的還是忠勇之輩,等沒人來送,差不多就該投降了。
朱慈烺下令:“選擇一處易於佈陣之地,列陣以待!”
就在全軍佈陣時,前出的小船飛駛而歸。
到了近前,伍長解大慶拜道:“啟奏太子,前方二十里發現建虜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