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孫奇逢(金振孫)……”
“罪臣陸周(魏六一)……”
兩撥人同時拜下,自稱卻不同。
在太子明確表示赦免之前,陸周等人都是待罪之身。
“免禮平身。”朱慈烺虛扶。
“謝殿下。”陸周起身,捧著首級說道:“罪臣等三十騎出城,於昨夜突襲建虜斥候,斬首十一,陣亡六,傷三。”
突襲,又是三打一,還付出了近乎一比一的戰損,建虜兇悍可見一斑。
“爾等恪守信義,本宮甚是欣慰,又悍不畏死,堪為中流砥柱。”朱慈烺誇了一句,繼續說道:“陣亡者褒恤如天子營,重傷者立刻救治,免罪,入東宮騎兵哨。”
“謝殿下隆恩。”諸人拜下。
朱慈烺擺手,問道:“二十一人,斬首十一,功勞如何分配?”
魏六一回道:“罪臣等已經商議妥當,斬首滿三十級後,一併贖罪。”
“好,志氣可嘉!”朱慈烺讚許地說道:“即日起,爾等統率罪兵營,糧餉裝備同東宮衛,待斬首滿五百四十四級後再論升遷。”
“謝殿下。”諸兵拜下。
朱慈烺虛扶,問道:“可有探得情報?”
陸週迴道:“罪臣擒獲了一活口,審問……”
朱慈烺忽然問道:“爾懂女真語?”
陸週迴道:“罪臣先父守遼東,在廣寧之戰中丟了一條胳膊後歸鄉,罪臣隨先父學的女真語。”
“廣寧之敗啊……”朱慈烺嘆了口氣,示意陸周繼續說。
陸周看了眼孫奇逢等人,又看向太子哥,意思是這些人可靠不?
“卿但說無妨。”朱慈烺說道。
“罪臣審問得知,虜將阿巴泰正領三萬大軍……”
“多少?”殷文一驚呼道。
陸週迴道:“三萬,正軍一萬,輔兵一萬,百姓一萬。”
殷文一拜道:“殿下,情勢緊急,當詔令各鎮入衛。”
朱慈烺說道:“把訊息傳遞父皇陛下,各將謹守城牆,餘者就是等,等父皇陛下決斷。”
“殿下。”孫奇逢說道:“臣入城時見城頭掛著許多建虜首級,如今建虜三萬兵,何懼之有?”
朱慈烺說道:“父皇陛下領兵一萬出擊天津渡口,城中精銳盡出,餘者多老弱,難堪大用。”
“陛下親征天津?”孫奇逢驚呼道。
“百姓蒙難,又有太多財貨,不得不出。”朱慈烺簡單解釋了一句,又道:“幾日前建虜臨城,父皇陛下領兵出戰,大獲全勝,斬首俘獲四千餘。卿看到的首級,多是父皇陛下陣斬的。”
“陛下神威。”孫奇逢衷心感慨。
太子不可能騙人,皇帝如此神勇,國事大有可為!
“諸卿下去休息。”朱慈烺打發了軍兵,問道:“孫卿不累的話,陪本宮巡視城防去。”
我能說一路疾馳蛋都是麻的嗎?
“臣不累。”孫奇逢回道。
翻身上馬,往城牆而去。
“說說孫督師近況。”朱慈烺開口道。
孫奇逢說道:“殿下指點查辦晉商通虜案,收穫錢糧足夠供給大軍。
足糧足餉,士氣大振,督師正在考慮主動出擊,收復承天等地。”
朱慈烺問道:“柿園之敗未遠,出擊可有把握?”
去年十月,開封危急,朝廷令孫傳庭增援,李自成佔領開封后得知孫傳庭轉向南陽後前往迎擊。
孫傳庭偵知情報,設伏以戰,擊敗李自成,李自成撤退時故意棄甲金珠,貧困潦倒的明軍見了互相爭奪,軍勢大亂,李自成乘敵亂際回師反擊,而後羅汝才趕到夾擊,官軍大敗,副將孫枝秀等被擊斃,士卒傷亡數千,孫傳庭率軍退回陝西。
是役也,天大雨,糧不至,士卒採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豫人所謂柿園之役也。
“柿園之敗原因很多,包括軍兵訓練未畢、錢糧不繼、戰線太長等。
如今軍伍整頓完畢,錢糧充足,只要穩打穩紮,無憂戰敗。”孫奇逢回道。
“剿賊十六載,越剿越多,如今張李等賊氣候已成,非秦晉一路兵馬所能剿滅。
本宮意,先收拾南方並訓練精銳,而後安定北方。
父皇陛下已經決議御駕親征以圖收復湖廣……”
孫奇逢一驚,問道:“朝廷欲遷都乎?”
朱慈烺擺手道:“父皇陛下南下,本宮留守監國。”
孫奇逢鬆了口氣,問道:“孫督師該做什麼?”
“想辦法配合父皇陛下收復湖廣,把流賊鎖回陝北。”朱慈烺說道:“秦晉殘破,百業凋敝,難以供養大軍,流賊回去實乃取死之道。”
聽出太子語焉不詳中潛藏的意思,孫奇逢眉頭緊鎖。
放棄北方,這個決心可不好下。
“孫督師麾下多秦晉兵,短期南下尚可,時日太久,恐怕重蹈隋煬帝覆轍。”孫奇逢說道。
隋末,楊廣領關中衛士逃至揚州,然而軍兵懷念家鄉紛紛逃歸,宇文化及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發動兵變,楊廣身死國滅。
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的原因是楊廣對南方掌控不強,難以獲得錢糧補給。
大明曆經三百年,對南方統治穩固,但是人心喪亂,其實統治也不太穩固。
“所以父皇陛下要御駕親征,不然難以整治各省。”朱慈烺嘆道:“成祖遷都是為收拾北方人心,父皇陛下親征亦是為收拾南方人心,治亂迴圈,呵。”
孫奇逢沉默不語。
“卿聰慧通達,看出了深意,早做準備吧。”朱慈烺提醒了一句,又道:“遴選精銳隨行護駕,不願離開的,盡皆調撥諸藩聽用,當今之世,何妨再出一個成祖?”
“殿下聖明。”孫奇逢拜下。
眼看到了軍營,朱慈烺收回了話題。
阿巴泰舉起馬鞭,叭叭叭地抽在信使身上,怒吼道:“七萬大軍,一戰而潰?虛傳軍情,斬!”
信使叫道:“大將軍,南國皇帝親自領兵突襲,諸軍猝不及防,小的絕無虛言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