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18章 誰是爹啊?

皇帝不按套路出牌。

“太子可有人選?”朱由檢直接問道,根本不把皇帝的威嚴當回事。

“昨日譚弘業覲見,舉賢才李稼陳,雖只秀才,然中城兵馬司諸般事務皆出其手,兒臣考校後認為可以特擢使用。

其輔佐譚弘業管理中城兵馬司一年有餘,毫無差錯,兒臣以為可特授巡城御史職……”

“臣認為不可。”上屆狀元魏藻德繃不住了。

咱苦讀三十年進士及第,依舊在翰林院熬資歷,如今這局勢不好,給翰林投資的人大為減少,這日子不是一般的難過。

區區一秀才,上來就是實權巡城御史,讓翰林們情何以堪?

“國朝未有以秀才出仕之先例……”

“國朝未有建虜入寇之先例!”太子很不耐煩地說道:“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才,若是魏檢討自認為有能力,為何不自薦為巡城御史?”

那不是因為沒有御史入閣的先例嘛。

翰林熬夠資格又討皇帝歡心,授學士,兼職詹事府,最終轉禮部侍郎入閣。

跟周延儒一樣,路線是固定。

巡城御史雖好,卻不要想入閣。

說白了,這是一個現在與未來的權衡。

既然太子點名,本就破了大防的魏藻德索性破罐子破摔,拜道:“陛下,臣請為巡城御史。”

“魏檢討何必置氣?”朱由檢勸道:“卿有大才,當以全域性為重,而非在乎一城之事。”

“臣謹遵聖諭。”魏藻德立刻順著梯子滑跑了。

別人可不願意。

狀元翰林有入閣之資,不敢爭搶,大部分朝臣可眼熱的緊。

確實,太子兇名已顯,但目前不是皇帝當家嗎?

正當他們要反對時,皇帝說道:“擬詔,特授李稼陳試巡城御史,三個月為期,以觀成效。”

“陛下聖明。”

陛下昏庸。

說出來的是形勢所迫,腹誹的才是真實想法。

行,咱不好明著反對皇帝任命,那就想辦法讓皇帝收回成命。

這個大家可就太熟了,而且有的是辦法。

總之,太子的提議順利透過。

秀才出任巡城御史。

確實開了大明朝官場先例。

搞的大家都沒心情互相傷害。

說了一下戰況,瞭解一下敵情,朝會草草結束。

朱慈烺剛要走,被崇禎留了下來。

東(臺)番(灣)是什麼鬼?

大明承襲元朝,設有澎湖巡檢司,負責東南海峽防務,而東番就不在視野裡,所以尼德蘭人進佔澎湖立刻遭遇了強有力反擊,轉進東番後朝廷則不聞不問。

是真不在意。

朱慈烺解釋了一下東番的重要的意義後,又道:“成祖登基後,收安南,設舊港宣慰司,大明威名遠播,帝國名副其實。

子孫不肖,至今日便是京師都要放棄。

然而這只是暫時退一步,我們不但要打回來,更要建下遠超成祖的疆土。

東番,門戶之地,就在福建之外三百里,不從近處開拓,何談天下?”

“真能建立超過成祖的功業?”朱由檢興奮地問道。

太子的餅很大很硬,卻很香,勾引的崇禎心癢難耐。

“只要父子同心,整飭好南方,建功立業不在話下。”

朱慈烺再次表達了信心後,說道:“目前局勢大壞,父皇親征,兒臣留守一段時間後亦會南下,北方之地等同遺棄。

流寇建虜皆非善類,百姓必遭殃,號召移民,能救一個是一個,這也算是朱氏的一點彌補。”

朱由檢聞言,立刻消沉下來。

把百姓丟給賊人,雖說被逼無奈,但老朱家的過錯是無論如何擺不脫的。

“爹,南遷乃是大戰略,不可動搖,切勿因婦人之仁而導致國祚斷絕,悔之晚矣。”朱慈烺勸道。

朱由檢問道:“南下後,具體做什麼?”

情緒低落之下,不用御駕親征來掩飾了。

“重中之重是吏治,吏治不清,萬事皆休。”朱慈烺說道:“所以爹南下時自帶清廉能臣,具體名單東宮會開具。另外就是開海稅與練海師……”

朱由檢打斷問道:“賊在陸上,海師何益?”

朱慈烺反問道:“若毛文龍猶在,建虜能如此肆無忌憚嗎?”

朱由檢沉默片刻,道:“你認為毛文龍死得冤枉了?”

“從結果來看,是的。”朱慈烺沒有顧忌老爹面子,道:“毛文龍一死,東江鎮四分五裂,若是爹給其加官進爵調入京師,情況會好很多。

歸根結底,還是爹太急躁了,後續各督撫之敗,多因爹的急躁。

時事艱難,確實很難有耐心,但是我們現在需要耐心……”

嘮嘮叨叨,跟個老媽子一樣,不然你當爹算了!

朱由檢起身,道:“你娘最近在給你挑妃子,你要不要去問問?”

一句話證明你爹是你爹。

這老爹,居然還會轉移話題?

朱慈烺撇撇嘴,道:“裡裡外外一大堆事,哪有閒工夫?女人啊,只會耽誤我救亡圖存!”

朱由檢不屑地撇嘴,說道:“沒有女人,你拿什麼存亡絕續?”

哎,一句話噎的太子無言以對,這皇帝的嘴皮子日漸利索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