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46章 皇太極也想南下

“吳三桂吳三桂,區區山海關,覆手可滅,何必如此謹慎?”蘇布圖不滿地說道。

“是啊。”旁邊的李巴泰附和道:“天賜不取,必受其咎,不知道皇上顧慮什麼。”

李巴泰父李永芳為大清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情報系統,但是其長兄李延庚與明國暗通曲款屢次傳遞機密被誅,其聖眷不衰,已經是正藍旗漢軍都統,但是從這次沒能隨阿巴泰出征就知道皇太極是有提防的。

要證明忠心,又想建功立業,肯定是想發動滅國之戰的。

奈何,身不由己啊。

兩人惆悵時,隨祖大壽投降的祖澤潤湊了過來,道:“兩位爺,皇上憂慮山海關,不如派人勸降?”

“怎麼,你想去?”李巴泰似笑非笑地說道。

輕蔑與疏遠十分明顯。

祖澤潤賠著笑說道:“小的身輕言微,如何能當此大任?二位爺可自請出使,小的追隨左右即可,畢竟小的與吳三桂熟稔,可為說客。”

“若是能說降吳三桂倒也是一件功勞。”蘇布圖認真考慮了起來。

見狀,祖澤潤笑的更加燦爛了幾分。

其父祖大壽投降後仍授總兵職,待遇優渥卻沒有領軍,祖澤潤同樣掛個銜吃空餉,他對這樣的待遇很不滿意,畢竟三順王在前,其認為其父遠強於孔有德之輩,自然想著往上爬。

招降吳三桂是最輕鬆最快的方式。

若是吳三桂來投併成了親王,他作為老表,肯定扶搖直上。

就在三小隻想著怎麼爭取功勞時,皇太極正在與宗室重臣們商議招降明國將官之事。

在場的有宗室代善、多鐸、多爾袞、格德類、濟爾哈朗,大臣那拉·蘇納、赫舍裡·希福、伊爾根覺羅·阿山、佟佳·薩穆什喀、鈕祜祿·伊爾登、瓜爾佳·圖賴、董鄂·和碩圖等,沒一個漢臣,連皇太極素來倚重的寧完我、范文程等人都未列席。

看到這個陣容,諸人心裡有數了,名義是商量招降,其實是商議如何滅明。

皇太極把範永鬥獻出的情報分給諸人,問道:“怎麼看?”

拿起來看嘍!

不想說話的臣子佯裝研究,有話要說的則看向皇太極,等待點名。

“額附,你說說看。”皇太極說道。

蘇納說道:“山海關未下,北平難取,然今有內應,可取秦晉隴,自古得秦晉者得天下,況且國朝佔據塞外,可隨時入關。”

“臣附議。”阿山說道:“皇上,阿巴泰領兵入關,毫無阻礙,可見明國已經空虛,此時入關,可輕易取天下,再不濟亦可重現前金景象。”

全取北方,以淮河為界限,大體就是金與南宋的範圍,如果能重現此景,皇太極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圓滿了。

見其心動,赫舍裡·索尼說道:“皇上,蒙古各部與朝鮮皆已經臣服,此時入關無後顧之憂。

且多羅饒餘貝勒入關所獲頗多,此時大軍入關有現成軍需,無需後方轉運,事半功倍矣。”

大臣們紛紛開口,都想著入關。

阿巴泰的戰報已經告訴諸人:明弱錢多,速來!

但是宗室諸人沉默不語。

皇太極知道原因,若是其死了,皇位傳承將是個問題。

其長子豪格是長得帥、能力強、功勞多、實力強、小弟多,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不,如果這樣說的話,當初就該是代善繼位,沒皇太極什麼事。

女真沒有立太子的傳統,也沒有長子繼承製,其實是不利於皇位傳遞的,因此歷史上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近乎兵戎相見,最終讓福臨也就是順治撿了個大便宜。

要儘早確定繼承人,免得他死後內部分裂。

皇太極思慮片刻後,道:“朕欲立豪格為太子,諸卿以為如何?”

“皇上,大清沒這個傳統。”多鐸下意識地說道。

皇太極目露精光,問道:“老十六有什麼想法?”

多鐸腦袋一縮,吱吱唔唔地說道:“沒……沒什麼想法。”

有想法也不敢說。

諸位叔叔伯伯敢不把豪格放在眼裡,卻不敢跟皇太極饒舌,真讓皇太極不爽了,分分鐘弄死。

皇太極說道:“既然都無意見,詔豪格回京,籌辦皇太子冊封大典。”

“臣遵旨。”諸人拜下。

“濟爾哈朗,和索尼聯絡明國官將,再選人出使山海關,說服吳三桂,為攻滅明國做準備。”皇太極說道。

“臣遵旨。”諸人聲音不自覺高了幾分。

哪怕對豪格進封太子很不滿意的多爾袞也是發自內心的振奮。

田地、奴隸、金銀、美女……錦繡中原,花花江山,我來啦~

商議既定,立刻派人迎接豪格回,並準備冊封大典。

在大明太子的影響下,大清發生了能改變整個走向的變化。

大明太子並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改變,此時,他端坐在上,居高臨下地看著王應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