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發家從五畝水窪地開始

第526章 許霞的父親

沈青:“我剛才說的,是純素蘑菇湯的做法。要想做成葷的,可以將五花肉+蔥+姜,剁成肉餡,倒點鹽、味精、醬油、花椒粉調個味,再團成鴿子蛋大小的肉球。

蘑菇湯出鍋15分鐘前,撤掉灶膛內的柴火,等水面不再冒大泡,再將肉丸放入鍋中,待水溫將肉丸表面燙定型了,用勺背輕輕推動肉丸,再往灶膛內添柴火。

接下來的步驟,就和純素蘑菇湯一樣嘍。不過,剁肉餡太麻煩了,不如直接買排骨。

起鍋燒油,下入排骨,煎到兩面焦黃盛出。

利用鍋中底油,煸走蘑菇的土腥味,煸出蘑菇的香味,再倒入井水、排骨一起煮。”

許霞在腦海裡,幻想一下按照沈青說的法子,熬出來的蘑菇湯畫面,湯色淺棕透亮,蘑菇一條一條的,排骨兩面金黃,輕輕一咬,整塊肉就脫離了骨頭。

畫面裡...色香味俱全,饞得直讓人流口水。

許霞:“成,到時候,熬一鍋蘑菇湯,讓大傢伙都嚐嚐鮮。”

沈青晃了晃手中的豬肉,“今天,我去北邊養豬場賣豬,廠長送了我一掛豬肉,你中午切一些炒一炒,讓大傢伙都嘗一嘗。”

許霞:“剛巧,洗了三把芹菜,中午的葷菜就做芹菜炒五花肉吧。”

沈青:“成,許姐,你先忙,我去放五花肉了。”

說完,沈青走進廚房,把五花肉放進案板下方的鋁盆內,接著,他洗了洗臉,來到院子裡監工。

三樓的陽臺上,擺有帶定滑輪、麻繩的裝置,裝置下方自帶鐵棍和鐵板,鐵板上方,放有一袋袋沙子,防止用裝置運貨時,裝置亂晃。

工人們用麻繩+定滑輪裝置,將地上的木樑,一根接一根的運送到三樓陽臺上,接著,再由工人用繩子,將木樑拉到屋頂,並卡在垂直向上的鋼筋之間。

中午,許霞蒸了白米飯,還做了三菜一湯,醋溜土豆絲、素炒菠菜、芹菜炒五花肉、紫菜蛋花湯。

白米飯,粒粒分明,彈牙有嚼勁,細品,還有一絲絲甜味,醋溜土豆絲,酸鹹適中,清爽解膩,素炒菠菜,鮮嫩可口。

紫菜蛋花湯,暖胃解渴,喝湯時,偶爾還能吃到一粒蝦米。

芹菜炒五花肉,芹菜內沒有老筋,脆爽可口,五花肉...寧一海沒有誇大其詞,肉質的確比普通的五花肉更加緊實,肥肉,油脂味很濃,但不讓人感到很膩,瘦肉,有嚼勁,但卻不柴,得到工人一致好評。

吃完午飯,工人們休息了半個多小時,便又開始抄傢伙忙活起來了,沈青則坐在紫藤蘿棚架旁監工。

李大茂,不愧是施工隊的工頭,早上,他說今天下班之前,要把木樑上好,果然,晚夏剛布上天空時,最後一根木樑,便穩穩當當落在了鋼筋之間。

工人們從屋頂上下來時,每個人的臉上、脖子上,都佈滿了汗珠,汗珠有大有小,大的如綠豆,小的如芝麻。

工人們壓水洗了洗手、脖子、臉,各喝一大碗李子幹水,原地休息二十分鐘後,才乘坐拖拉機離開小院。

木樑上好,新房竣工就不遠了。

自那日起,新房建設速度,就跟按了加速鍵一般,基本上一天一個樣。

鋪設灰瓦時,數量拖拉機,拉來用竹子編成的長竹排,先用釘子+錘子,將竹排釘在屋頂上,再在竹排之上,鋪設塗有木蠟油的木板,木板與木板間的縫隙,用水泥糊住,接著,木板之上,鋪一層橡膠材質的防滑防雨墊,然後,著手鋪設灰瓦。

鋪完灰瓦,工人們分成兩波。

一波,沿著樓房西側凸出來的鋼筋,搭建樓梯框架,用水泥+沙子+石子+水,混合成泥漿,倒進框架內,來澆築樓梯。

一波,在紫藤蘿棚架旁,搭了一個小棚,將廚房內可移動的物件,全部搬到了小棚內,還比著大鍋的尺寸,搭了兩個土灶,接著,扒了廚房,把土扒松,建設地基,運來泥土,把地面墊高,再哐哐壘青磚牆。

廚房和倉庫,是連在一起的,而且,屋頂是平的,不用上木樑,直接搭框架澆築水泥,再在邊緣壘個防護欄就行,值得一提的是,新倉庫的北側,有一個露天樓梯,可供人走上樓頂曬東西。

第一波人澆築完樓梯後,也沒有閒著,而是依照李大茂的安排,用水泥、膩子等物,開始裝修房子,地面,倒水泥漿,一米以下的牆面,塗水泥,一米以上的牆面,塗膩子。

至於布電...專業的事情,得交由專業的人來做。

沈青前往供電局,花錢請了一位電工,託他在一樓、二樓、三樓的每個房間內,都拉上電等、安一個插座。

電線,關乎用電安全,沈青買了最粗、最貴的那一款,其餘通電裝置,燈泡、插座、插排等,也都是挑質量高的買。

值得一提的是,一樓、二樓、三樓,皆安有電閘,其中,一樓是總閘,把它拉下來,整個樓房全停電,二樓、三樓的電閘,皆只管一層樓,電線從一樓往樓上走,是透過客廳天花板預留的孔洞往上走的。

電工幹活精細,他將樓房電線全都走好時,廚房、倉庫也已經建好,步入了裝修階段,於是,他抄起傢伙事,開始給廚房、倉庫佈線。

樓房、廚房、倉庫整好,就該弄院子了。

沈青搬進了新房西廂房去住,之前的舊傢俱,一部分被砍成了木柴,摞在了木柴堆,一部分搬進新房,竹棚倉庫內原有的物件,也被搬到了新房。

接著,竹棚倉庫被扒了,拆下來的竹子,被許春苗拉走,她家要擴建牛棚,正缺竹子用呢,一車車泥土,被拉進了院子。

北邊的柴火堆,暫時沒有動,工人們先用土將柴火堆以外的區域墊高,看桃樹、海棠樹、紫藤蘿等植物主幹周遭沒有墊高,但砌了圓形的罈子。

沈青打算把季雪送的花種,播種在壇內,這樣,從視覺上來看,不會覺得植物主幹周遭地勢低於院子。

工人們在紫藤蘿棚架的南邊,又搭了一個小的棚架,沈青打算將其整成葡萄架。

接著,工人們開始按照李大茂的吩咐,開始砌別的花壇,壘帶有鏤空樣式的院牆。

弄完,動用石滾子,將院中地面碾硬,‘樓房客廳屋簷-廚房門口’,鋪了一條青石磚小路,而且,石磚是嵌進土裡的,石磚表面與地面齊平。

如此,下雨時,在樓房和廚房間往返,不用擔心鞋底糊滿溼泥巴,也不用擔心被凸起的石磚絆倒。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