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發家從五畝水窪地開始

第17章 能量很活躍

鄉間小道上,沈小花遠遠走在爺孫倆後頭,她時不時張開雙臂,一搖一晃的學企鵝走路。

沈青洗了一麻袋紅薯片,他兩個鍋同時開動,且上蒸下煮。

片響,廚房裡溢滿香甜氣味。

他撤掉灶膛內未燃盡的柴禾,還揭開鍋蓋,好讓熟了的紅薯片自然晾涼。

接著,沈青轉身來到堂屋。

他往發芽小麥上澆點水,還挑揀出發黑、發癟、芽漚爛的小麥。

隨後,手掌覆在小麥上,微涼、向上頂的麥芽,脆弱又有力量。

他凝神仔細感知。

感知到綠濛濛、如沙子般的無數綠點後,沈青開始輸出體內能量。

霎時間,他手掌下的麥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著,他的手,也被麥苗頂著被迫向上抬高。

麥芽抽長至5厘米高時,沈青挪動手掌,覆在另一片小麥上,並重復之前的操作。

麥子發芽過程中,會產生多種酶類,其中名為β-澱粉酶,能將澱粉分解為糖類物質,這便是做麥芽糖的原理。

沈青昨天在大隊看見這袋發芽小麥時,心裡就計劃著用它來做麥芽糖了。

一般來說,麥芽糖要用麥芽+熟糯米制作。

但糯米價格貴,且屬於精糧定額供應。

沈青便因地制宜,用同樣含有澱粉的紅薯片,來代替糯米。

沈青在麻袋縫接的曬布前,不知疲倦重複著覆麥-感知-輸出-挪動。

良久!

屋外的太陽由溫和變得熱辣,屋內的麻袋也由曬布變成了綠毯。

說是綠毯,其實只有麥芽尖是綠色的,餘下皆為黃色。

製作麥芽糖,以用黃色的、未抽真葉的麥芽為佳。

麻袋孔隙大,能滲透陽光。

這袋麥子由穀倉-麻袋-土房子的途中,已經照到陽光了。

吱吱---

這時,屋外傳來扒撓木門聲。

沈青起身一瘸一拐(蹲麻了)走到門前,他開啟門,大黃收起前爪,抬頭緊緊盯著主人。

“怎麼了?”

大黃繞著他的腿轉了一圈,邁腿走到‘綠毯’前,張嘴假裝吃了口麥苗,便歪頭盯主人看。

原來是想吃麥芽!

沈青笑了起來,這狗挺有靈性得嘛,會用肢體動作表達想法,也懂得主人沒發令不能真咬下去。

沈青撕下一塊巴掌大的‘綠毯’“喏,吃吧!”

大黃叼起‘綠毯’,屁顛屁顛跑出了堂屋。

沈青則來到廚房,鍋裡的紅薯片,已晾到溫溫的、不燙手,意味著能發酵糖類了。

30多斤的麥芽+50斤的紅薯,得用大物件裝。

可家裡最大的那個大鋁盆,已用來放田螺了。

沈青思來想去,決定用水缸做發酵容器。

他將水缸裡的水,舀到屋內所有能裝水的容器內。

他將大鍋、小鍋內的紅薯片,鏟到水缸內,並用擀麵杖,把其搗成紅薯泥。

接著,他把麥芽連根帶莖切碎,丟到水缸內,再倒點水,用擀麵杖把水、紅薯泥、麥芽碎攪拌成糊糊。

蓋上竹編蓋,讓缸裡的糊糊慢慢發酵,估摸下午5點多鐘時,就能發酵好了。

一人一狗的午飯,是鍋內鏟剩下的紅薯片。

吃完,沈青扛起抓鉤、拎著籃筐要下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