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踩到底,石頭會被勾起懸在空中。
腳上不再使勁,踏板自動上抬,石頭就會咚的一聲重重砸在地上。
咚咚!咚咚!
石頭一下接一下砸下來,把管子周圍的地,砸平整,也砸瓷實了。
李大福又搬起2厘米厚、中間有孔的青石板。
孔洞對準管子,將青石板放到剛被砸瓷實的地上,
接著,他揭掉管口的皮筋和布條,套上大一號的膠皮管,膠皮管往下捋了捋,露出鑄鐵管的管口。
他又拿起一新的壓水裝置,管口對準管口連線好。
膠皮管上捋,包裹住兩管的介面,並纏上一圈又一圈尼龍繩封死。
隨後,安裝蜂窩鐵片、膠皮圓片、螺絲、長柄等物件。
李大福安好零件,又搬了數塊5厘米厚的青石板,壓住裝置的底座。
“鐵片+膠皮,就是活塞,用的時間長了,膠皮可能會起褶,往下邊漏氣。
不用太擔心,用時,往管裡倒一瓢引水,增加密封性,就能順利壓出水來了。
沈青,你壓個試試,看看趁不趁手。”
“成!”
沈青壓動長柄。
不知是膠皮上下移動摩擦了管壁,還是井內空氣穿透活塞原因,直管內傳出咕嘰咕嘰的聲音。
須臾,伴隨duang的一聲輕響,清澈透亮的井水,穿過閥門、活塞,往直鐵筒內冒。
沈青又壓動幾下長柄。
井水上抬,從出水口流了出來。
他彎腰伸手接點井水含進嘴裡,清冽、微甜、無異味。
“壓水時,底座很穩,一點都不晃,出來的水,也很好喝。打井手藝,不賴嘛。”
李大福倒也不謙虛,“那是,我就是靠這門手藝吃飯的。井打得不好,沒生意上門,咋養活一大家子。”
沈青瞥見出水管下方溼漉漉的地面,一腳踩下去,沾一鞋底溼泥都是輕的,滑倒撞上壓水裝置,可就有得受了。
“李叔,驢車上的水泥、沙子,能各賣我一袋不?我想在出水管下方,整一個流水坡。”
“能啊!”
裝完壓水井,僱主要求另整一‘水泥臺’的事,時有發生,李大福早已習慣。
“水泥,一袋2毛7,有30斤重。沙子,一袋9分錢,有50斤重。你家有石子和抹灰刀嗎?”
石子?
廚房側牆邊有一堆姜石。
姜石,因形似剛出土的生薑而得名。
好生於紅土、黃土的交接地帶。
乍一看,很像假山上的風化石。
其實,它是土層的鈣質結核。
表面覆有泥土、無光澤,質地雖硬,卻也能用錘子、磚頭砸斷成塊。
抹灰刀?
一種用來修整抹平石膏、水泥、膩子等材料的扁平工具。
沈青在記憶裡搜尋一番,確認家裡沒有抹灰刀。
“抹灰刀,沒有,石子,那邊那堆姜石能用嗎?”
“姜石---”李大福看向廚房側牆方向,“不壘牆、不負重的話,姜石可以用。你打算整多大的流水坡?”
“一平方吧!”
沈青拿起木炭,以出水口正下方為邊際線,向前畫了個正方形。
出水口對面那條線的中央,還畫了個半圓。
“大體就是這樣,邊緣高個3厘米,作擋水用。
半圓,是孔洞,坡面西高東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