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流程雖然不少,就是這個舉辦會場看著有點簡陋,感覺和北電的那座大型放映廳差不多。
與其說是頒獎會場,他倒覺得更像是哪部電影的首映儀式。
不過考慮到這是個致力於短片的電影節,倒也可以理解,經費可能不會太充裕嘛。
但這個獎項含金量還是有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報。
師徒二人按照通行證上的座位碼找到位子坐下,隨後就靜候著今晚的開獎儀式。
主持人一男一女,照舊事先說了一通沒人願意聽,但又不得不說的廢話。
5分鐘之後,進入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正題。
這短片電影節的獎項不少,像什麼記錄短片,動畫短片,實驗短片等等,一說起來也有十幾個獎項。
大部分短片獎項計鴻都看得昏昏欲睡,畢竟沒給配備中文字幕,他也看不懂。
不過等到頒發實驗短片的時候,計鴻打起精神來,這個值得看一看。
實驗短片大機率賺不到什麼錢,或者說可能連知名度都沒有,但誰也不敢否認其重要性。
說白了,這是實驗田,用來配備新的技術裝置,研究新的拍攝技巧和手法。
就像時裝秀那些讓人直呼看不懂的抽象審美一樣,一旦有一點要素是可以廣泛運用的,那麼接下來整個圈子就都會跟上,降低成本,推陳出新,形成潮流。
就像格里菲斯發明的“最後一分鐘營救”,現在幾乎可以說是犯罪題材的最愛。
又或者是愛森斯坦,他將“蒙太奇”延伸到電影創作中,後續蘇聯人研究出一套完備的理論,現在電視劇都能用上。
還有喬治·梅里愛的特效剪輯,淡入淡出,疊化,曝光……現在有幾部電影是用不到特效剪輯的?
一位位前輩創作出各種剪輯手法和拍攝技巧,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電影。
計鴻緊盯著大螢幕,看著入圍的四部實驗短片的節選畫面,最終還是嘆了口氣。
可能有點過於超前了,至少對於計鴻來說是理解不了的,哪怕再過20年,估計也難以廣泛運用。
他調整了一下坐姿,繼續等著主持人唸到自己的片子。
動畫短片,記錄短片,一個個短片獎項過去,然而始終沒有提到《調音師》。
計鴻忍不住朝周老爺子那邊側了側頭,“師父,瞅這意思,我的片子是歸類到最佳短片裡了?”
周傳奇正要回話,女主持人的聲音響起,“接下來是最後一個獎項,也是大家最期待的,最佳短片獎。”
“入選短片有——《偷汽車的人》。”
伴隨著掌聲,一個大鬍子起身鞠了一躬。
“《紅玉米》。”
伴隨著掌聲,又是一人起身。
“《維修工的一夜》。”
“最後是……《調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