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我和林黛玉做鄰居

第407章 感謝盜版商的貢獻

廠房裡,機器轟鳴聲震耳欲聾,兩個漢子正將打包好的箱子往貨車上搬運。

穿著褪色藍線衣的年輕小夥碼完最後一摞箱子,用袖子抹了把臉上的汗珠:“二哥。”

“怎麼了?”

被稱為二哥的男人,一邊忙著手上的活計,一邊回應道。

“沒剩幾箱了,抽根菸歇會兒吧。”

年輕人從兜裡掏出皺巴巴的煙盒,二哥這才直起腰,接過遞來的香菸,一屁股坐在紙箱上。

劣質菸草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咱們老闆心可真黑。”

年輕人狠狠吸了一口:“新聞裡都說了,這專輯賺的錢是要幫扶老兵和烈屬的,連這種錢都敢賺!”

二哥沉默地吐著菸圈,忽明忽暗的火光映照著他臉上刀刻般的皺紋。

半晌,他才啞著嗓子道:“咱們就是掙個苦力錢,操那閒心幹啥。”

“可不是嘛!老闆要是不開工,咱們連買菸的錢都掏不出來,還談什麼養家餬口?”

正說著,一個滿身油漬的胖工友擠了過來,汗溼的工裝緊貼在圓滾滾的肚皮上,他用手肘捅了捅年輕人:“三兒,來根菸頂頂,這腰都快累斷了。”

年輕人一邊掏煙一邊撇嘴:“你就在流水線末尾裝箱,我們可是要扛著幾十斤的貨爬上爬下...”

皺巴巴的煙盒裡只剩最後三支菸,他心疼地分出一根。

胖子迫不及待地叼住煙,就著三兒的菸頭深深吸了一口,眯著眼吐出一個渾圓的菸圈:“你們裝完一車貨還能歇一歇,我可是要通宵裝箱的...”

“又通宵?”

胖子幽幽的說道:“這批定單要得急,接下來半個月都得連軸轉...”

在‘薪火’基金會成立儀式前,主流媒體的報道焦點多集中在解讀這一公益組織的時代意義與社會價值。

隨著儀式落幕,各大媒體的宣傳風向開始轉向對《薪火相傳》專輯及文學創作大賽的全方位報道。

首輪發力的是《解放軍報》等權威媒體,它們以頭版專題的形式,詳細披露了專輯製作的幕後故事,特別強調了參演老兵的感人事蹟。

其中《解放軍報》更是別出心裁地開闢了‘軍歌背後的英雄’專欄,連續刊載參演老兵的戰鬥回憶。

文化類媒體則各展所長。

《光明日報》在文藝版整版刊登了‘軍民魚水情’文學大賽的徵稿啟事,並配發年宏遠的署名倡議書。

《文匯報》則開闢了‘軍旅文學創作談’系列訪談,邀請茅盾文學獎得主們分享創作經驗。

最令人意外的是《大眾電視》的特刊策劃,整本雜誌既未提及基金會,也未跟風討論熱播劇集,而是用32頁的超長篇幅對《負重前行》公益廣告進行了幀級解析。

從孩童歡快的笑顏到戍邊將士眼瞼上的風雪,從消防官兵奮不顧身衝入火海到人民群眾夾道歡送...

一幀幀的解讀,一幕幕的敘述,讓觀眾們對這則廣告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而《通俗音樂》雜誌更是連夜趕製專題,不僅對專輯中十首歌曲進行了專業樂評,還附上了完整的歌詞譜例。

執行主編在編者按中動情寫道:‘這些音符裡跳動著中國軍人的脈搏,每一段旋律都是鋼鐵長城上的一塊磚石...’

全國各地的電臺也都不分時段的連番播放著《負重前行》的歌曲。

在各界媒體的宣傳下,給本就銷售火爆的專輯又添了一把火。

而等《國家青年報》刊登了何曉曉對張雲樺和陳小旭的採訪,專輯的銷售徹底被拉爆。

文中,何曉曉問道:‘我們發現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曲都是由現役軍人、退伍老兵和烈屬演唱的,這與傳統軍旅歌曲的製作方式很不同。有歌迷猜測,這是不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專業歌手?’

‘事情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複雜。我父親也曾是一名光榮的軍人。小時候,他總愛在家裡哼唱那些軍歌。後來他走了,那些歌聲在我的記憶裡也慢慢變得模糊。所以我想留住這些最真實的聲音,不僅為了他們的孩子,也為了這些軍人自己。當歲月流逝,這些歌聲會成為永不褪色的勳章。’

表面上看,《負重前行》專輯高調宣佈了五百萬張的龐大發行量,實則暗藏精妙的市場佈局。

二百萬張投放市場,其餘三百萬張則透過部隊集採、政府機關訂購等方式完成內部消化。

陶紹輝等人也擔心,崔建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那麼火,銷售了一年,也才一百萬張。

若是將五百萬張全部放到市場上,一旦市場消化不良,造成滯銷對基金會將是不可挽回的傷害。

畢竟現階段,基金會的主要資金來源便是這張軍旅專輯。

只是,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變數,盜版市場的虹吸效應。

街頭巷尾的音像店裡,盜版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價格還不足正版三分之一。

早在基金會成立儀式前,陶紹輝等人針對盜版的嚴正警告,就已透過各種渠道在盜版圈子傳遍了。

這些常年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商人心裡都揣著本明白賬,熱銷的磁帶年年都有,何苦為這張特殊專輯觸怒不該招惹的存在,這可不是地方的那些人,交點罰款,給點甜頭,就過去了。

這些可都是殺神,真觸了他們的逆鱗,小命保不保不說,像現在這麼安逸的生活是別再想了。

因為沒有盜版的侵擾,再加上媒體持續不斷地飽和式宣傳,民眾對軍人群體積蓄已久的情感補償,《負重前行》專輯本身過硬的藝術品質...

幾種因素的加持下,專輯的銷量一日高過一日。

發行不到十日,全國各大新華書店相繼掛出‘售罄’告示。

洶湧而來的訂單,工廠24小時連軸趕工仍難滿足雪片般的訂單,這場突如其來的‘磁帶荒’讓整個音像市場陷入瘋狂。

面對暴利誘惑,街頭巷尾的音像小販開始頻頻向上家打探貨源。

起初盜版商們還能謹記警告,但看著正規渠道一盒難求、黑市價格節節攀升,終於有人按捺不住。

起初,是趁著高價,偷偷摸摸的盜版了一批。

最先試探的“膽大者“只是小批次盜版,像偷油的老鼠般戰戰兢兢。

當發現風平浪靜後,他們的膽子就像吹脹的氣球。

第二批盜版量直接翻了十倍,那些曾經的警告早被拋到九霄雲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