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那個方莊小區,真是個牛逼的地方!”李衛國在前面騎著腳踏車感嘆道。
“怎麼說?”張雲樺疑惑道。
“在規劃藍圖中,小區會配套建設商業中心、文化活動和群眾遊樂中心。還有體育場館、綜合醫院、郵電局、中小學和幼兒園。”
“住宅的上下水、電力、通訊、煤氣、熱力等管道都是直接入戶。”
“這哪是一個小區啊,這簡直就是城中城。”
以前的方莊都是一排排低矮的住房。
這一地區常年是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
雨大時,護城河的水位上漲,漫過渠道,最先遭殃的便是八里河東里。
沒辦法,居民們家家幾乎都是男女老少齊上陣,用臉盆等工具從屋裡往外淘水。
後來,家家戶戶無奈地把自家門坎用磚砌成幾十厘米高,以此擋住雨水汙水的危害。
久而久之,八里河東里的居民怨艾地把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京城第二龍鬚溝”。
當初這塊可是連乞丐都不願意去乞討的爛地,現在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了。
李衛國嘬著牙花、吸了口氣繼續說道:“據說幾大部門、體育口、銀行口,以及京城的機關單位都會買那裡的房子。”
“嚯~這麼牛?”
張雲樺知道方莊社群做為京城首個現代化住宅區,其意義重大。
上面肯定會給支援,沒想到力度居然這麼大。
“誰說不是呢。就是這房價,真特麼不便宜。”
“多少錢?”張雲樺好奇道。
“聽說明年才開工,現在搞預售,一千二一平方。”
張雲樺一聽這價,心裡也有些犯嘀咕。
相比後世動輒以萬為單位,一千多的單價肯定有的賺。
但是與購買四合院來說,價效比就不是那麼高了。
一間廁所的錢能買個不錯的小院兒了,再加個過道的價錢就能把小院兒收拾的妥妥當當,這玩意...張雲樺只能說方莊的房子緩緩再說。
哥倆一個感嘆方莊社群建設的豪華,一個琢磨著房價,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
飯店開在一處民宅內。
剛進到小院兒,李衛國就衝著院內一位三十歲上下的中年男子叫道:“衛都哥,我們來晚了。”
“瞧你這話說的,是我沒什麼事,早來了會兒。”馬衛都樂呵呵的跟李衛國打了聲招呼,轉身看向張雲樺客氣道:“早就想認識了,奈何去年的作協頒獎大會有事耽誤沒去成。匆忙讓衛國兄弟牽線,多包涵。”
馬衛都,後世知道他大多是因為他的觀復博物館,以及海量的收藏品,被譽為‘京城第一收藏家’。
實則,早在八十年代初,馬衛都已經是知名作家。
1981年,憑藉發表在《青年文學》上的小說《今夜月兒圓》,一夜成名。
後來《青年文學》的主編親自上門邀請,馬衛都便成了雜誌編輯。
“您客氣了,我也想多結識些文學圈的朋友,就是這性子不太喜歡人多的地方。”
“怪不得前段時間舉辦的座談會沒見到。咱們也別在院子裡站著了,到包廂聊。”
馬衛都也不是一個人來的,還拉了一位朋友作陪,只是去了外面的公廁。
“聽說謝導要把你的《一條狗》改編成電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