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降爵制比秦朝的大公制和漢朝的推恩令多了一絲人情味,但是也十分不符合朱元璋的期望。
自己的子孫還要和其人一樣參加科舉或者學習武藝,那得多辛苦啊!
更關鍵的事,咱老漢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可以永遠舒舒服服安享太平。
可如果按照降爵制規定的話,出了五服就不算宗室子弟了。
一下從天潢貴胄變成平民百姓。
這落差也太大了吧!
雖然還有一條後路,就是宗室子弟也可惜透過習文練武來出人頭地。
但是朱元璋知道,成功的人永遠都是少數。
絕大多數宗室子弟都是些廢柴。
這麼做實在是有違自己-的初衷啊!。
別說那些出了五服的宗室,就連自-己都接受不了。
“我說李先生,這個唐玄宗的降爵制沿用了多長時間。”
朱棣突然靈光一現,抓住了一絲紕漏。
雖然朱棣不太愛讀書,被教員評為皇帝裡的半文盲,但是他對打仗十分感興趣。
記得當初自己研究安史之亂的時候,似乎看過唐玄宗的各項政策都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造反而半途而廢了。
這個什麼什麼降爵制應該也不例外吧。
聽朱棣這麼說,李善長眼前一亮。
沒想到,四王爺居然一下就抓住了降爵制的破綻。
和前三個宗藩制度不同,唐玄宗的降爵制並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
所以它的效果如何,有沒有什麼副作用,誰都不知道!
“哦,降爵制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也就是從唐玄宗登基到他退位這短短四十餘年,所以尚未成型,也沒有經過驗證。”
李平安大大發發承認了降爵制的漏洞。
“李小子你看,你居然拿了一個夭折的宗藩制度說給我們聽。你這也太不地道了!”
朱元璋一邊說一邊向站在一旁的朱棣投以讚許的目光。
老四剛才還真給咱老漢長臉!
自己都沒發現的破綻居然被他發現了。
厲害!
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朱棣也一掃剛才的晦氣,一臉自得。
看到老朱頭父子倆高興的樣子,李平安暗自搖頭。
雖然唐朝的降爵制曇花一現,但是這個制度卻被另一個王朝堅定執行了三百多年。
這個王朝就是被後世評價為創造了封建王朝統治巔峰的——清。
為了避免和大明一樣出現宗室氾濫的現象,清王朝嚴格地執行了降爵制。
從親王到奉恩將軍,清朝的宗室爵位共分為十二個等級。
即便是最頂級的親王,他的後代中只有一個人能降級繼承他的爵位。
這個在清王朝被稱為恩封。
其餘的兒子必須透過考核才能獲得相應的宗室爵位,這個稱之為考封。
不過考封得來的爵位並不高,最高也就是第九級的不入八分鎮國公。
而且所有人的爵位都是逐代遞減。
哪怕你是皇帝的兒子,你這一系的爵位也會從親王逐漸降為平民百姓。
所以清朝真正能吃一輩子朝廷俸祿的宗室,只有八個跟隨努爾哈赤打天下的鐵帽子王。
可笑後世的一些滿遺拼命鼓吹降爵制是大清首創。
殊不知唐玄宗已經比他們早一千年實行了這個制度。
“既然前三個你們都不願意,那我就講一下第四個方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