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親王的分封就蕃制度,在當今聖上眼裡可謂完美無瑕。”
“但是在繼任的皇帝裡頭,也會如此嗎?”
看著面色輕鬆的老朱頭,李平安悠然說道。
“李小子,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幹嗎給我打馬虎眼?”
“有話就痛痛快快地說”
朱元璋皺著眉頭說道。
李小子剛才可是話裡有話,自己內心也有一絲不安,
“我問你,外敵入侵可以由藩王來對付。”
“那藩王要是有了異心,又該由誰來對付呢?”
嘶⋯⋯
一句話說完,整個院子裡突然落針可聞。
除了幾個人的心跳和呼吸外,根本聽不見其他任何聲音。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是被這句話裡的資訊量給驚到了。
這個問題,可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
藍玉則是完全給嚇得。
俺滴個乖乖!
李小子你是真敢說啊!
先是說太子要早逝,後面說娘娘要暴斃,今天又說陛下的其他兒子有問題?
陛下可是個十分顧念親情的人,你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
你能活到現在,那都不是祖墳冒青煙了!
那都是祖墳著了啊!
可關鍵是,正所謂不知者不怪。
李小子他又不知道陛下的真正身份,再加上又救過太子和娘娘的命,還出謀劃策,為大明獻上了三大神物和水泥。
說不定陛下看在李小子年幼無知又勞苦功高的份上就放過他了。
但是俺老藍可是啥都清楚啊!
聽了這些天家機密,老大不會找茬把俺剁了吧。
自古伴君如伴虎。
自己幹啥不好?
非要上趕著給陛下保駕護航。
本來想拍馬屁,結果現在拍到馬蹄子上了吧?
老藍啊老藍,你可真是倒黴催!
李善長也失去了往日雲淡風輕的表情,看上去和吃了蒼蠅一樣。
他現在恨不得立刻堵住自己的耳朵,找個地方藏起來。
李善長是個聰明人,但越是聰明人,越曉得其中的兇險利害。
當初自己為了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連左都察御史都不願意當,早早地辭官回鄉。
沒想到今天居然還是捲進這種天家秘事。
這就是天意嗎?
一瞬間,李善長都有點懷念自己老家的風景了。
羅復仁雖然面無表情,但是已經用腳趾頭在地上摳出了一套蘇州園林。
太尷尬了!
自己就是一個老老實實幹事的,怎麼也捲進這幾天陰謀裡了?
淦!
“李小子,你的意思是⋯⋯”
“繼任的皇帝會削藩?”
過了半響,朱元璋才黑著臉問道。
其實洪武大帝智慧過人,又博覽群書,喜歡學習和總結前朝的經驗得失。
這種事情怎麼會不在意?
只不過朱元璋太顧念親情,下意識地迴避了這些問題。
說白了,就是不願意面對自己後代可能手足相殘的局面。
一頭扎進沙子裡裝作啥也不知道。
可是現在李平安的話直接挑破了這層窗戶紙,讓朱元璋不得不正視。
朱棣也在一旁緊張地看著李平安。
因為他也知道,今天李先生和父皇之間的對話,可是關乎自己和燕王一系的世代富貴啊!
“何止是削藩啊!”
“恐怕到時候天家宗室之間骨肉相殘兵戎相見,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平安感嘆道。
史書記載,建文帝上臺之後,幾乎立刻執行削藩。
可謂是雷厲風行,穩準狠辣。
他登基僅一個月,就將自己的五叔,周王朱橚從開封這一中原雄城發配到了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雲南去看猩猩。
同年十二月,建文帝捏造罪名把十三皇子,代王朱桂押到四川大山中嚴加看管,形同奴隸。
五個月後,建文帝又找了一個理由把十八皇子,岷王朱楩貶為白身。
緊接著,建文帝又以私下印製紙鈔的罪名,派錦衣衛去長沙逮捕自己的十二叔,湘王朱柏。
湘王是個硬骨頭。
得知建文帝派錦衣衛來抓捕他以後,不願這些小人來羞辱自己這個天潢貴胄鳳子龍孫,帶著全家老小,自焚而死!
臨死之前,湘王自己點燃了柴火,站在火堆之中
高聲大罵建文帝違背祖訓,不顧及天家親情,即便死後,也沒有面目去見太祖高皇帝!
湘王一系就此斷絕!
這個事雖然弄得舉世譁然,但是建文帝顯然沒有放在心上。
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接連廢除了好幾個皇叔。
或貶或囚,將鎮守秦嶺淮河長江一線的弱勢藩王全部一掃而空。
騰出手來的建文帝,終於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手握重兵的北方塞王!
其中塞王中勢力最大,威望最高的燕王朱棣,就是本次削藩重中之重!
可以說,建文帝先前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剷除威脅最大的燕王朱棣。
一開始做的,不過是斷其羽翼,免得其他藩王聲援自己四叔。
面對建文帝的步步緊逼,朱棣的表現並沒有像湘王那樣剛烈,而是慫了!
他先是不斷地向建文帝上書認罪,然後又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送到金陵為質,表明自己絕滅幼二心。
本人更是裝瘋賣傻,跑到北平的大街上扮成一個神經病。
只求建文帝能放過自己,哪怕做一個無權無勢的太平王爺也行。
可是朱棣的百般示弱並沒有引起建文帝的同情,反而步步緊逼。
忍無可忍的朱棣終於徹底爆發,率領自己的嫡系兵馬發起靖難之役,和自己親侄子兵戎相見。
以一城一地對抗天下,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咱老漢就不信了,都是一家人,這做皇帝的還好意思對自家人動手?”
“這要是在咱鳳陽老家,可是會被人戳一輩子脊樑骨啊!”
朱元璋一急之下,連以前的鳳陽土話都說出來了。
“呵呵呵……”
“老朱頭啊老朱頭!”
“你以為當皇上的和你們一樣,喜歡沒事幹串門兒走親戚嗎?”
“你說的沒錯,皇帝和藩王是親戚。但是他們還有一種關係,那就是君臣!”
“像初代藩王,因為皇帝看著和太子一起長大的,所以即便太子以後繼位,那對這些藩王也有些兄弟之情。→
“只要不做什麼過分的事,新皇帝也不會拿自己兄弟怎麼辦。但是幾代之後也會這樣?”
“就算在咱們老百姓這裡,出了五服都算是生人。更何況一輩子都見不了幾面的藩王和皇帝?”
“可能皇帝覺得這些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藩王還不如每日伺候他的宦官親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