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自從胡惟庸被砍了,處理朝政的基本都是朱標。
這麼些年下來,朱標發現李平安說的很有道理。
如今大明的朝政基本都是他來處理,確實不僅很多而且重複。
無非就是地方官員的任免,再不就是地方的稅收,更多還是官員之間的互相攻擊。
類似前幾天遼東局勢這種情況,一年下來也不見得能碰到一次。
“我們設立內閣以及司禮監,並不是為了讓他們幫助皇帝處理政務,也是為了讓文官與宦官之間形成對立,從而達到制衡各方勢力的目的。”
“但這麼做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遇見尋常的政務,自然無關緊要,隨便他們怎麼爭吵不休。可是一旦遇到緊急狀況,比如天災或者人禍,這個時候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去處理,當然不能有任何耽擱了。”
李平安繼續解釋起來。
聽到這裡,朱元璋等人的臉色,才再次凝重起來。
家國大事,不管天災還是人禍,那確實容不得絲毫馬虎,也不能有任何耽擱。
黃河氾濫數千年之久,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一旦決堤,影響的將是數以百萬的人!
一旦處理不及時,或者不妥當,極易引起民變。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類似前些日子遼東局勢那種軍事上的大事!
這種事情更加不容耽擱,邊關告破都算是輕的,嚴重點就連江山怕是都要易主。
朱標此時眉頭緊鎖,雖然覺得李平安言之有理,但還是忍不住問道:“可是這種事情雖然緊急,但卻極少發生,就算發生了,皇帝一人足以決斷,何須再專門設立一個衙門呢?”
李平安搖了搖頭,回到:“這就是你們政治嗅覺不靈敏的原因,經驗不足啊!”
“皇帝也是人,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皇帝也不敢保證可以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所以皇帝也需要有人幫助他想對策。”
“再說了,這種緊急的情況,一旦發生了,那就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處理。也就避免不了各個部門分工合作以及配合合作。”
“比如外敵來襲,你總不能讓皇上自己一個人騎馬去砍人吧?”
“而這個軍機處,則可以直接跳過所有的衙門機構,把凡是需要參與的官員,聚集到一起!”
“成立一個專案組,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案,解決突發事件。”
“等到這起事件解決之後,那麼就可以將這個軍機處撤掉了,下一次再遇到類似事件,重新啟用即可。”
所謂的軍機處實際上整個大明都沒有,這個機制是雍正七年才首次出現,當時是為了在西北調兵遣將,所以臨時設立的。
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用,所以後來就一直延續下去了。
只不過一直都是用的時候啟動,不用的時候撤銷,算是一個臨時的衙門,跟二十一世紀的應急辦差不多。
“高!”
“硬!”
“又高又硬!”
三個人等李平安話音落地,頓時紛紛稱讚起來。
尤其是徐達,更是一臉興奮。
明初還能有什麼突發事情呢?
用腳也能想到,就是周邊還沒打服唄!
所以涉及到幹仗這種事情,那自然離不開他們這些武將。
而軍機處讓他們完全不需要跟任何文官或者宦官接觸,直面皇帝,提出自己的計劃,不用擔心被誰壓制!
因此怎麼看,這都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一樣!
此時,徐達看李平安那也是越看越喜歡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