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此人是曹國公李文忠的嫡長子李景隆。”
鄭和一邊擦汗一邊小聲說道。
李景隆還好說,關鍵是他爹牛逼啊!
曹國公李文忠既是當今聖上的親外甥,又是他的養子和親兵。
最關鍵的是,曹國公本身也十分了得,在陛下平定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大明建立之後,李文忠也成為了大明開國六公爵裡最年輕的一位。
有了這麼多Buff疊加,只要李文忠不像自己大表哥朱文正那樣作死,基本可以在大明橫著走。
所以鄭和認出眼前這個紈絝後,第一個想法就是勸小李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沒想到小李大人這麼剛!
還沒怎麼地就和小公爺吵起來了。
一個是皇親國戚,一個是當朝紅人。
夾在中間的鄭和只覺得太特麼難做人了!
“臥槽!”
“就你特麼是大明戰神啊?”
聽了鄭和的介紹,李平安一句驚呼幾乎脫口而出。
相比現在赫赫有名的曹國公李文忠,來自後世的李平安對李景隆更加在意!
原來眼前這個人不是別人,居然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李·大明戰神·常敗將軍·景隆!
史書記載的李景隆,是一個典型的驢蛋蛋外面光的草包。
也是虎父犬子的絕佳代表和血統論的最好反例。
按照原本的歷史,太子朱標死後,為了讓自己孫子順利接位,洪武大帝大開殺戒。
將有可能造返作亂的武將全部屠戮一空,只留下一個善於防守的長興侯耿炳文給自己孫子看家護院.
可是耿炳文善守不善攻。
所以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就任命自己的大表哥李善長為大軍統帥,率領五十萬朝廷官軍攻打北平。。
老實說,當時的朱棣正在發愁怎麼應對耿炳文率領的五十萬大軍。
因為耿炳文雖然不善於進攻,但是那要看和誰比。
同普通將領比,耿炳文的進攻也不差。
況且耿炳文沙場經驗極為豐富,就算他不主動進攻,五十萬大軍把北平一圍,單耗也把自己耗死了。
北平一個彈丸之地,拿什麼和整個大明比?
但是得知南軍統帥從老將耿炳文換成了李景隆後,朱棣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當即把北平交給自己兒子朱高熾鎮守,自己跑到寧王那裡忽悠他的朵顏三衛去了。
因為朱棣知道李景隆就是個戰場指揮白痴。
有他在別說是五十萬官軍了,就是五百萬官軍也攻不下北平!
事實也證明了朱棣的判斷。
在李景隆的指揮下,五十萬以上直十二衛為核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朝廷官21軍,被朱棣的幾萬燕軍打得屁滾尿流。
不僅沒有給朱棣造成半點打擊,還把朝廷給官軍準備的大量物資也丟給了燕軍。
堪稱是大明版的「運輸大隊長」。
李景隆這個人不僅是個草包,關鍵還嫉賢妒能。
第一次攻打北平的時候,本來都督翟能已經攻下張掖門了。
但是李景隆居然跟自己的部下搶功,強令翟能不許進城,等自己天明以後到了北平再入城。
結果燕軍就乘著這個時間差,不僅用了一晚上修補好了張掖門,還用水澆城,將整個北平變成了一個大冰坨子。
第二天,朝廷官軍看到眼前滑不留手的冰城,只能望城興嘆!
李景隆諸如此類的騷操作還有很多。
但是最後買單的卻是五十萬大明官軍。
想想自己這種百戰百勝的雄師現在居然被幾萬人在屁股後面追著打,官軍上下就無比氣憤,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李景隆給換了。
可詭異的是,建文帝知道了五十萬官軍大敗以後,第一反應不是李景隆指揮失措,不堪大用;而是他手下的將領不願意聽李景隆的調遣。
為了鞏固李景隆的權威,王命旗牌、尚方寶劍又不要錢的給李景隆送。
到了最後,建文帝甚至給了自己這個大表哥先斬後奏的特權。
這波操作不算是扭轉乾坤,也算是助紂為虐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南軍被燕軍徹底打崩,一敗塗地。
燕王朱棣一路從北平殺到直隸,準備強攻金陵。
面對這種慘狀,就算建文帝再怎麼信任李景隆,也應該把他問罪下獄了。
可是建文帝偏不!
雖然沒有讓他統領金陵的防守,但是也讓李景隆負責金川門的防禦。
就這一手騷操作,直接讓李景隆把他給賣了。
李景隆不開一槍,直接開啟金川門,將燕王朱棣和他手下的幾萬燕軍放了進來。
金陵不攻自破。
建文帝下落不明。
李文忠家小子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自己怎麼沒有看出來。
麻了!
這回可徹底麻了!
如果藍玉僅僅是詫異的話,那麼常茂的內心就是翻江倒海啊!
同位大明的頂級衙內,他對李景隆可謂是知根知底。
如果說自己軍略平平,但是起碼還有一身戰場廝殺的武藝。
可李景隆這小子文不成武不就。
身為勳貴之後,居然只會兩招三腳貓的功夫。
自己一直認為李景隆是紈絝之恥,把他們這些衙內的臉都給丟光了。
每次見了李景隆,常茂都不給他好臉子看。
李景隆也是見了自己就繞道走。
現在李先生居然稱呼他是「大明戰神」?
這個稱呼自己老爹和徐大爺都沒有啊!
就李景隆他小子也配?
我呸!
“大明戰神?”
“不敢當不敢當!這實在是過譽了!”
“如今我大明謀臣如雨,良將如雲。李某何德何能可以擔得起「大明戰神」這個稱呼。”
“實在是不敢當!”
雖然嘴上謙虛,但是聽到李平安稱呼自己是「大明戰神」,李景隆心裡都快笑開花了!
蒼天啊!
本少爺的本事終於有人賞識了!
就憑此人的眼力,這匹馬無論他開多少錢,本少爺都要了。
差的錢就算自己把曹國公府給賣了,也要給補齊了。
要知道自己這個千里馬常在,但是這種慧眼識人的伯樂卻不常有啊!
他懂我!
他懂我啊!.
“那個……”
“這位公子,我大明將星如雲。李某何德何能,當得起「大明戰神」這個稱呼。”
“不過本少爺倒是好奇,你是從那裡知道李某的本事?”。
雖然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兒了,但是李景隆好歹還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擔不起「大明戰神」這四個字。
但是眼前這小子也太會說話了,弄得自己心癢難搔。
所以李景隆才忍不住誘導李平安再多誇自己幾句。
“哪裡哪裡!”
“小國公你客氣了。”
“曹國公乃我大明軍中宿將,小國公自幼熟讀兵書,家學淵源。”
“前幾年雖然沒有參與實戰但是小國公一直在湖廣練兵。”
“窺一斑而見全豹。”
“從湖廣練兵的效果上來看,小國公日後的成就絕對當得起「大明戰神」這個稱號。”
李平安言之鑿鑿地說道。
看到李平安一本正經的樣子,藍玉都蒙了!
要知道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物的判斷,李小子還從沒出過錯。
像這麼嚴肅認真承認一個人更是絕無僅有!
莫非李文忠的小子確實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俺老藍沒有發現?
和逐漸開始迪化的藍玉相比,站在一旁的常茂肺都快氣炸了!
什麼湖廣練兵啊?
別人不知道,他常老大能不知道?
那裡可是長興侯耿炳文的地盤。
李景隆去那兒只不過是點了個卯,真正負責練兵的還是湖廣都指揮使耿老將軍!
再說了,像這種練兵,不過是皇大爺讓自己這些後輩熟悉一下兵事,不至於到時候帶兵手足無措。
自己、四哥、徐家兄弟都去過,而且個個都比李景隆幹得好。
憑什麼只有他李景隆受到表揚?
李先生怎麼不說我常老大是「大明戰神」?
這也太偏心眼兒了吧!
“哈哈哈.‖!”
“公子你過獎了!”
“本少爺也不過是為朝廷辦了些小事兒而已。”
聽了李平安的評價,李景隆心裡那個美啊!
這麼多年了,終於有人欣賞我李景隆的才華了!
不管眼前這個人是什麼身份。
這個朋友,我李景隆交定了!
“少國公精明幹練,曹國公也是國之柱石。”
“這讓我想到了古代很有名的一對名將父子啊。”
李平安微笑著點頭說道。
“這位公子,不知道家父和李某像歷史上哪一對父子名將啊?”
“李某愚鈍,還望公子不吝賜教啊!”
李景隆面上低調,但是心裡已經樂開花了!
他說了!
他說了!
他居然把自己和父親相提並論了!
要知道在李景隆心裡,整個大明最能打的就是自己老爹,曹國公李文忠。
什麼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都要比自己老爹弱那麼億點點。
現在李平安把李景隆和李文忠擺在一起,無疑撓到了他的癢處。
何況古往今來,名將雖多,但是同時為父子的名將就少之又少了。
不論是蒙驁、蒙武,蒙括,王翦、王賁還是周勃、周亞夫,楊業、楊延昭,都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自己父子能和這些人相提並論,那也是莫大的榮譽。
只是不知道在這位公子眼裡,老爹和自己是像王翦、王賁還是周勃、周亞夫?
哈哈哈!
只要不是楊業和楊延昭或者岳飛和岳雲這兩對悲情父子就行。
不過這位公子這麼知情識趣,恐怕也不會說出這麼大煞風景的話。
一時之間,李景隆是越看李平安越覺得順眼。
李平安在他的心中地位差不多都快趕上洪武大帝了!
“依本公子的看法,於曹國公和少國公最相似的父子名將莫過於東周時趙國的馬服君父子了。”
“何止是相似,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啊!”
李平安一臉認真地說道。
“噗嗤!”
“哈哈哈!俺以為是誰,原來是趙奢父子啊!”
“哈哈哈!曹國公肯定比馬服君要強,但是我看他兒子還不如趙奢兒子呢!”
“……”
趙國馬服君是戰國名將趙奢,他是李牧之前,唯———個大勝過秦軍的趙國將領。
他的兒子則是長平之戰的主將趙括。
趙括對華夏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留下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紙上談兵」。
身為司禮監的一員,鄭和第一個反應了過來。
但是李景隆好歹也算是當今陛下的親戚,臉還是要給的。
所以鄭和只是笑了一下,就立刻捂住了嘴。
只是不斷抖動的肩膀出賣了他此時的心情。
但是藍玉和常茂就沒那麼多顧忌了。
他倆一個和李文忠不對付,一個和李景隆不對付。
笑起來自然肆無忌憚。
隔著三條街也能聽到他倆的笑聲。
怪不得李小子/李先生剛才誇了半天李景隆,原來是欲抑先揚啊!
李小子/李先生也太損了!
不過俺/我喜歡!
李平安依然是一臉笑意地看著李景隆,但是眼神裡譏諷的目光分明是在說:本公子就是笑話你了。你奈我何?
沒辦法!
如果說自己的掃把星族兄方孝孺是前世殺死自己的直接兇手,那麼對面的李景隆就是第一幫兇啊!
要是沒有他幫倒忙,讓官軍中的宿將正常發揮,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
撐破天也不過是和建文帝一南一北劃江而治。
自己還能受到牽連?
面對這麼一個間接害死自己的幫兇,diss他幾句只不過是小意思。
李景隆要是敢動手,直接打他個生活不能自理!(諾了趙)反正自己是奉旨花錢。
這個李景隆不僅阻礙自己辦公,還要強買自己的坐騎。
二罪合一,就算官司打到洪武大帝面前,自己也不怕!
“豎子!安敢辱我父子?”
李景隆現在也反應過來了物。
合著眼前這小子說了半天,就是為了最後罵我啊?
趙括是什麼人?
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罪人。
長平一役直接葬送了趙國四十萬生力軍。
這一戰之後,不僅趙國再無一戰之力,趙括全家也因為他的牽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從此家道中落,整個趙家再無翻身的機會。
所以在他們這些勳貴裡面,說要是說一個人是趙括,那對方可是真要玩命的啊!
現在這小子當著這麼多人罵自己是趙括,那要是不痛揍他一頓,自己曹國公府的面子往哪裡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