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軟體平臺就如同‘定位’器加‘跟蹤’器的雙疊加效果,獲取的資料精準且詳細,但現在的合規要求就像是一層層的鎖鏈束縛了雙疊加效果,所以導致精準率下降,因此效果廣告的回報率很大程度削弱。”周正陽解釋道。
費世傑翻開另一份資料夾遞給左航,說道:“短期來看,廣告商因為這些波動而減少了效果廣告的預算和投入成本,所以倒逼著軟體平臺降低分成比例,就是之前提到的‘點選費’和‘轉化費’會減少,而是以ROI為主。”
這裡的ROI就是投入產出比。
“長崎來看的話,品牌類的廣告價值會重新被重視,這就是周總從最初要塑造品牌價值和集團文化的意義。”費世傑強調道。
周正陽並沒有因為當初的堅持而沾沾自喜,正因為他魂穿到這個平行世界之前,真實的體驗過2025年的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所以才會在點滴積累之後,一環扣一環的佈局走到今天。
“目前伴隨合規化的提出和監管,難以透過資料追蹤短期轉化,所以廣告商更傾向和品牌廣告建立長期合作。”周正陽說道:“比如之前的遊戲IP跨界的聯名合作專案,比如在內容植入上花費功夫等等。”
廣告的營利結構從‘重視效果分成’轉向了‘品牌效果’。
這就是所謂的‘改革’,不止是智慧觸屏手機取代按鍵傳統手機,也是‘效果廣告ROI’向‘品效平衡’轉變的意義。
“與此同時,很多專門靠技術幫廣告商做精準投放的公司,透過需求方平臺,或者第三方資料管理平臺進行多元化資料整合提供精準投放服務,但目前已經無法繼續這樣操作,因為合規要求下不得不放棄之前的盈利模式。”
費世傑繼續說道:“所以才會促成了‘巨量資料庫’的技術工具被廣告商們青睞,這就是提供合規合法資料可用不可見的解決方法。”
巨量資料庫就是合規合法的前提下,進行聯合建模,從而收取技術工具費用,並且提供去標識化的資料服務。
“自主開發的資料脫敏工具提供了曲式分析,而不是個體標籤,自然可以滿足廣告商的宏觀投放需求。我們掌握了合規第一方的大型生態資料庫,所以議價權就會有所提升。”周正陽強調道。
‘巨量資料庫’是透過自有的資料,在合規合法下拿到的第一方資料資訊,加上自有的品牌和集團文化的流量,配合自有的投放工具,也就是正陽傳媒公司,如此一來就完成了閉環模式。
因此廣告商鎖定在這個大型的閉環模式下的生態平臺內,盈利模式也就從單一的廣告位投放和售賣,轉變為大型生態資料庫平臺的資料服務和廣告分成,周正陽再次建立了新的‘生態閉環’模式。
左航聽完這番話之後受益匪淺,同時也翻看費世傑帶來的一摞資料夾,在思考之後,主動說道:“正陽廣告部這邊的調整我都知道如何應對了,那麼傳媒領域這邊也需要應對這些改變進行重塑。”
正陽廣告部的架構是以‘創意和策略’為核心的,圍繞客戶需求和創意產出最後完成效果落地的鏈條式設計。
但傳媒業務是以‘渠道和內容分發’為核心的,強調的事資源的掌控能力。架構是圍繞內容產生到渠道運營,最後視線資源變現。
“在我看來類似建立‘巨量資料庫’的方法,先搭建‘傳媒資料合規的框架’統一資料紅線。”左航條理分明道:“比如達叔就曾建議成立跨部門的合規委員會,將法務、技術、主業務等負責人都納入其中,制定統一的規則。”
如此一來,在傳媒APP和官網手機的資料、內容資訊都進行資料標籤化,而且全程都需要留痕處理。
“傳媒和廣告時協同轉型重塑的,從資料庫公用到合規化的聯動。”左航把腦海中的大致構架都描述了出來:“媒體平臺從‘賣流量’到‘賣合規的場景化運營’,內容為王場景為王,開發合規的個性化推薦工具,然後內容植入廣告。”
廣告部從最初依賴傳媒內的運營資源庫,如今變為協同媒體資源,並對外整合資料資源,在‘內容’業務到‘資料’業務的聯動,轉化成獲取深度客戶的載體。
“難怪達叔和曉白都說你現在和以前截然不同,看待問題時,不只是舉一反三了。”周正陽聽完左航這番話,讚許的點頭。
費世傑也說道:“內容就是傳媒的核心資產之一,正陽傳媒旗下的影視劇、綜藝、劇本、新聞等等都要強化內容本身的人群吸引力,從流量導向傾斜到目標人群標籤化。”
“確實如此,之前傳媒旗下的影視公司購買的IP進行拍攝,鎖定了劇情、角色後,會植入相關的品牌圍繞這個主角的‘職場女精英’人設進行,而廣告部基於這些內容目標人群進行品牌廣告的投放。”左航舉列說到。
周正陽眉峰上揚,說道:“如此一來,對內容本身的‘職場女精英’標籤化就會匹配到受眾群體,從而提高效果。典型的內容和廣告一體化融合。”
“現在最實用且最適合的就是以內容引導使用者,傳媒和廣告的業務都是要投入技術,從而讓各自的業務能夠在合規合法的框架內高效率的使用‘巨量資料庫’的資訊。”費世傑進行補充。
舉個例子來表述費世傑方才的觀點,比如正陽傳媒旗下的新聞軟體擁有註冊使用者的瀏覽資料,看過哪些運動主題的文章,合作的運動品牌就可以根據資料進行篩選會員註冊資訊,兩個資料匯總後,就可以鎖定使用者。
這就是以前的跨平臺資料共享。
但現在禁止跨平臺資料共享,那麼傳媒和運動品牌的原始資料都存在各自的伺服器中,誰也不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