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頑主那幾年

第1203章 巨量資料庫

從我的角度看待龍國《個人資訊保護法》和《安全資料法》的頒佈,就是打破以前依賴第三方資料的現場,以後要以深耕第一方資料為主,重構資料資產的重要性。”費世傑繼續說道。

其實周正陽也很清楚,正陽傳媒公司旗下的廣告部門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都建立在資料代理商的第三方資料庫上,透過‘買資料’建立使用者喜好資訊然後精準投放,這一鏈條進行營利。

但伴隨龍國的合規法案頒佈,歐盟和漂亮國對於洩露使用者資訊和資料的鉅額罰款和品牌受損率,導致第三方資料存在涉嫌違法的行為。

畢竟第三方資料多數是以資料代理商的使用者標籤收集的,並未獲取使用者的明確授權,甚至也存在過渡追蹤,所以遭到了嚴格的限制。

這才是行業要深耕第一資料的原因,要以使用者主動授權軟體或者額平臺內的資料,從軟體註冊資訊、消費喜好以及相關訂單等進行資料儲存。

周正陽魂穿道這個平行世界後,依舊保留著魂穿前的記憶,所以他才會未雨綢繆,搶佔先機,建立深耕第一資料的商業模式。

“早在華興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進入市場時,就透過車型瀏覽和華興線上客服端進行推送折扣優惠券,定向給使用者授權後的消費者推送各種節假日的禮品和購車福利,甚至在定向迴圈技術成熟後,還擁有優先以舊換新權。”

周正陽繼續說道:“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對外部購買資料的依賴,從而建立屬於華興客戶群體的‘資料’池。”

“我之前就聽路總經理說過這些,當時單純的以為這些授權使用者資訊和填寫問卷只是為了留住潛在消費客戶,挽留深度信任的客戶而已,如今看來是我想的太侷限了,還是周總有全域性觀,眼光也放的更長遠。”左航佩服不已。

費世傑笑著接話:“周總的前瞻性不止是這些,除了華興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方面連帶著盛名集團那些社交軟體,專用遊戲手機,甚至正陽文旅文創和影業這些都有一樣的使用者授權。”

如此一來就掌握了打量的第一方資料庫,這些資料庫都是合規合法的,馬化龍的研發團隊還建立了‘巨量資料庫’用於提取授權使用者的行為資料,這些合規合法的資料庫開放給廣告商,那麼就開啟了新的盈利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把‘巨量資料庫’包裝成廣告商可以運用的工具,讓廣告商花錢買這些使用權,從而獲取利潤。

“首先我們的資料庫擁有打量第一方資料,且都是使用者合規授權的資料,拿QQline軟體來舉例,註冊的使用者授權之後,賬號登陸的郵箱、遊戲平臺、搜尋過哪些關鍵詞、買過哪些東西等,這些都是符合隱私法規獲取的資料。”

周正陽繼續說道:“我們用這些資料庫的內容開發出廣告商需要的功能,比如透過‘巨量資料庫’的資料能讓廣告商知道目標客戶玩遊戲的時間段,買過哪些遊戲道具,甚至可以幫助廣告商精準確定潛在客戶群體。”

“如此一來,潛在的消費客戶就可以直接進行購買或者下單預約,而廣告商只需要花費使用‘巨量資料庫’的費用就能鎖定客戶了。”左航感慨道。

費世傑補充:“我核查過龍國《個人資訊保護法》和《資料安全法》,甚至歐盟和漂亮國的法規都進行篩選和確認,‘巨量資料庫’作為平臺為廣告商開放是合規個發的,而廣告商按早獲取資料的時長或者次數進行付費。”

這種營利模式可以像會員制一樣包年收費,也可以按照搜尋資料的功能模組進行高階資料提取收費。

本質上就是周正陽透過第一方資料有權,按照‘巨量資料庫’儲存之後,把資料優勢變成營利的工具,廣告商為了降低成本,且精準的獲取資料效果得到潛在使用者而付費使用‘巨量資料庫’,這是雙贏的目的。

“那初代智慧觸屏手機上線之後,從使用者註冊資訊、填寫問卷反饋等方式得到授權之後,拿到合規合規的資格來獲取新的資料資源,這樣‘巨量資料庫’會再次升級積累資料量,如此會完全避免行為追蹤的依賴了。”左航說道。

費世傑點頭說道:“確實如此。”

在過去的幾年裡,廣告部的核心利潤是以廣告點選率、轉化付費、按點選這些精準資料進行追蹤確認使用者的行為喜好,雲端計算‘投入和轉化’的投入產出比。

從‘效果廣告’的角度來說,先幹活,有結果再給錢,但沒有結果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例如使用者在QQline上刷到商品廣告,點選這條廣告檢視,那麼平臺就向商家收一份‘點選費’,如果使用者購買了這款商品,那就可以再收到一筆‘轉化費’。

這就是之前的廣告獲取利潤的核心,商家透過點選、下載、購買這些看得到效果的方式進行付費,在乎的是帶來的實際利潤。

但龍國的合規政策的公佈之後,導致收集資料和使用資料有了很多限制,原本平臺是可以私下記錄使用者看了什麼廣告,買了什麼東西,甚至點開了什麼連線,但現在要求必須使用者同意授權,才可以收集使用者瀏覽的記錄等資訊。

再加上跨平臺追蹤資料和資訊的方式也被禁止,龍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和《資料安全法》這些都明確規定不同平臺之間不能隨便共享使用者資料,歐盟的GDPR和漂亮國的CCPA都是如此。

任何平臺只能看到使用者在各自平臺的行為,導致資料沒辦法共享,從而失去精準投放廣告的機會。

除此之外,敏感的個人資訊資料,比如年齡、地理位置、薪資、性別等等這些詳細的資訊,都是碎片化的,可一旦拼湊到一起就可以精準定位,因此法規也進行了約束,杜絕敏感資料的收集和使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