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感測器也會進行調整,從指甲蓋大的形狀提升擴大,效果也會有所提升,符合研發的夜景模式,結合多鏡片組合,加入非球面鏡,如此就可以減少手機拍照時出現模糊和變形的問題,連帶著解決了眩光的問題。
“老大,你看這兒的樣機,攝像頭的對焦速度會變得更快更準,因為有了瞬間定個的功能,可以相位對焦、鐳射對焦的。”
餘國慶一邊介紹馬化龍一邊操作,跟著說道:“即使出現手抖的情況也會避免照片模糊,而且噪點也會降低,在經過軟體演算法之後,影像系統提升,如此就可以倒逼鏡頭、感測器、演算法把相機技術都可以放入手機中。”
周正陽之所以投入經費和人力物力在智慧觸屏手機上,並且著重提升手機影響系統,純粹是知曉手機拍照技術會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
目前人們對手機的需求比拼的事通話功能、電池續航,但現在要講究螢幕清晰、觸屏快捷、消遣娛樂軟體,等等,因此想要在市場佔據優勢,並且從諸多手機品牌中突圍,就要有必背的‘賣點’。
感測器的技術研發要滿足拍照的演算法,調校鏡頭、拍照模式等等,這些都是要攻克的。
“之前盛名集團是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通訊子公司旗下研發並推出手機,這次對智慧觸屏機的研發也可以將晶片技術運用到其中,成為驅動整個手機的大腦。”餘國慶說到這部分時,顯然有些激動。
在IBMSimon這款觸屏手機推出時,手機晶片的本質就類似於計算機,除了基礎的操作,比如接打電話、發簡訊等。
餘國慶和馬化龍的研發團隊將市場出現的手機晶片都進行統一的拆解和研究,發現晶片架構簡單,而且聯發科功能機晶片的主頻只有幾百兆赫茲。
甚至因為沒有螢幕觸控的原因,所以連帶著影象渲染都不具備,對於資料運算和圖形處理更是空白一片。
如今,周正陽給餘國慶等團隊研發的平臺和資源,在解決觸控式螢幕幕手機的同時,手機晶片的技術也得以運用,可以達到整合化的全能處理器。
“觸控式螢幕的點選響應、告罄觸控屏、軟體APP執行、甚至從2G到3G升級聯網,這些都可以用‘晶片CPU’來運算,等於手機中多了調製專用的解調器。”餘國慶比喻道:“就像從腳踏車鏈升級成了汽車發動機一樣。”
不止是‘行駛速度’變快了,還多了‘油門’、‘剎車’、‘方向盤’等等。
周正陽也贊同餘國慶的說法,他作為魂穿到這個平行世界的人,保持著魂穿前的記憶,最清楚手機晶片效能的處理速度決定了手機使用的流暢度,而且伴隨多媒體的飛速發展和聯網的壓力,聽音樂、玩遊戲都離不開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