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60:從林海雪原打獵開始

第709章 地域特色

自己也撿到過一些特定的貝殼,比如硨磲的碎片,唐冠螺,寶螺等等。

這些貝類多數生活在溫暖清潔,有珊瑚礁的熱帶海域。

它們的出現進一步印證了這裡屬於熱帶海洋環境,但具體到屬種,仍有分佈範圍的差異。

不過自己在上一世時,看過一些南海海洋生物地理區系研究。

記得南海的海洋生物分佈,大致可以以北緯20度左右為界,分為北部亞區和南部亞區。

北部亞區更多受到大陸和寶島海峽的影響,生物種類帶有一定的溫帶屬性。

而南部亞區則與呂松,馬來西亞以及印尼的物種交流更多,熱帶屬性更強。

自己目前所在的北緯17.8度,正好處於過渡帶上。

從目前觀察到的物種來看,熱帶種類佔絕對優勢。

但似乎並沒有發現那些只分佈於南海南部最熱帶核心區域的標誌性物種。

也就是說島嶼的位置很可能在過渡帶的偏北一側,而不是緊挨著婆羅洲或納土納群島。

“綜合來看的話。”想到這兒趙為民再次蹲下,用木棍在沙地上劃拉著,“島嶼的緯度大約北緯17.8度,海洋環境指示位於南海盆地,遠離大陸沿岸流,有珊瑚礁發育,生物區系屬熱帶但偏北部過渡帶特徵。”

“這個緯度,這個環境特徵,最有可能的位置就是在中沙群島的大環礁附近,或者是在西沙群島的西部邊緣,當然也有可能是海南島正南方,中沙群島以北的某處獨立海山上。”

中沙群島大部分是水下暗沙,只有少數點礁露出水面。

西沙群島則是由多個島嶼和沙洲組成,面積稍大。

如果是在西沙群島,那麼獲救的希望就大得多,因為那裡有我國的海防設施,偶爾會有船隻經過。

如果是在中沙群島附近,或者更東邊的獨立海山。

那就更加偏僻,幾乎不會有船隻路過。

但是要如何進一步縮小範圍呢?

思索片刻,趙為民便想到了島嶼本身的地質和地形。

於是乎他站起身來,朝著島嶼的最高點走去。

這座島面積其實不算太大,但有一個明顯的制高點。

大約有幾十米高,基本是由岩石構成的。

之前為了生存奔波,自己一直沒有時間仔細勘察地質。

今天就爬上去看看。

……

幾個小時後,趙為民爬上可制高點仔細觀察著岩石的型別。

他發現這裡的岩石是灰白色的,質地似乎不是很堅硬。

只需要用匕首就可以刻劃出痕跡。

“咦,這好像是生物碎屑灰巖,不對也好像是珊瑚礁灰巖。”趙為民不太確定地判斷著。

如果是珊瑚礁灰巖,那就意味著這座島嶼是由珊瑚礁發育而成的珊瑚島。

這在南海非常常見,西沙和南沙的多數島嶼都屬於這種型別。

其特徵是地勢低平,土壤貧瘠植被以耐鹽鹼的灌木和草本為主。

但環顧四周,島嶼的植被明顯不是典型的珊瑚島植被。

這裡有較為高大的樹木,甚至有幾種他叫不出名字的硬木。

土壤雖然不算肥沃,但也不是純粹的沙質。

這意味著,島嶼的基岩可能並非純粹的珊瑚礁。

或者說其發育歷史比較長,經歷了更復雜的地質過程。

隨後他又仔細檢視岩石的構造。

很快他就發現在某些斷面,似乎能看到一層一層的結構,像是沉積岩的層理。

“難道是經過抬升的古代礁體?或者甚至是大陸坡上的沉積岩?”趙為民暗自思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