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照蛤蟆來說,照蝲蛄就費勁了很多。
因為蛤蟆本身體積就大,而且他都是在一些靜水泡之中,一眼就能看到。
可是蝲蛄那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外殼是呈現的青綠色和水下的石頭顏色都差不多。
有的時候趴在水底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一塊石頭呢。
不過晚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些蝲蛄喜歡到處爬,他這一動就自然而然的能看到了。
王新偉左手拿著手電筒,在河面上向著河水中照射。
順著手電筒的光,可以看到河水下面有泥鰍魚,趴在石頭縫裡,有白票子在慢慢遊曳。
偶爾還有一條蝦嘎子,好像是受到了光線的驚擾,串起一溜泥煙。
終於讓他看到一個正在慢慢爬行的身影,他快速伸出右手,一把抓住後殼。
將其拿起來之後,王新偉就笑了。
“個頭還不小,這也算是今天的第一份收穫了。”
老爹在河的另一邊看到王新偉手中的大蝲蛄,也笑著說道。
“不錯,第一個就抓這麼大的,看來今天收穫不會少,要能弄個二三斤那就更好了。”
接下來兩人一人走著河道的,一邊看到水流相對平穩的地方,就仔細尋找看到水流湍急的,就直接越過。
因為急流之中,第一點是不容易看到。
第二點就是魚和蝲蛄一般不愛在這地方待著。
兩人順著一條河,直接來到了三岔口。
父親看到王新偉下在三岔口的漁網,仔細看了兩眼,這才說道。
“你這漁網,我怎麼看著這麼像小胖家的呢?”
“就是他們家的呀,咱們家有沒有漁網?我都先跟他借了,回頭哪天給他們送點魚就行了,反正他們現在也用不著。”
“怎麼就用不著了?你以為他們家弄這個漁網是為了放咱們家這河套下嗎?他們是為了下東山根那條小河流的,算了,反正都已經用了這麼多天了,明天我去縣裡的時候路過鎮上去找一下你大姑,你小子也是你大姑家,就是編筐編漁網的,找他們去買幾個不就行了嗎。”
父親這一說,王新偉也想起來了,小胖家這幾個漁網還真是有用的。
東山腳下,也就是張大娘家旁邊那條小水流,是從林場上面分出來的。
自己家現在新房子的圍牆往東山那邊走個十米八米的,就是那個小河流。
這個小河流的存在,是為了將水從林場引到四隊。
因為林場的地都是旱田,要麼就是種玉米,要麼就是種大豆。
當然,也有一些種紅豆高粱甜杆這些的。
而到了四隊,卻有一片平整的地,這片地被稱為後大地。
那裡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水田。
水田的供水,其中一部分就是來源於林場分出的這個小水流。
因為這小水流本來就是從大西溝流下來的水分出來的,所以裡面也是有魚有蛤蟆這些東西的。
小胖家還真是經常在那個小水流之中下網。
別人之所以不和他們家爭,是因為小胖他爹早就沒了,所以大家都預設的照顧他們家。
那條小河流在二三十年後早就已經不用了,所以王希偉自然就沒想到這些。
至於父親口中的大姑,那可不是他的親大姑。
他們老王家在這林場之中,嚴格來算應該是有三支人。
自己爺爺王青山帶著自己大伯王大吉和王新安算一支。
自己一家從爺爺家分出來,算是第二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