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停在省委辦公樓主樓前,沈青雲推開車門,風裹著碎葉撲在臉上,他下意識拉緊了西裝領口。
抬頭的時候,六樓顧青山辦公室的燈亮著,窗簾縫隙裡漏出暖黃的光,卻沒讓他心裡的緊張少半分。
那位顧書記向來重視時機與實效,十月底才提冰雪專案,距離元旦試運營只剩兩個月,對方會不會覺得太冒進?
“沈書記,顧書記剛看完省文旅廳的冬季規劃,正等您呢。”
秘書小周迎上來,接過他手裡的檔案袋,指尖觸到袋面的涼意,對沈青雲解釋道:“您這方案來得巧,顧書記上午還跟我們說,濱州得有個拿得出手的冬季專案。”
沈青雲跟著小周往裡走,走廊裡的暖氣驅散了寒意,卻驅不散他的思慮:常委會上,劉彥昌擔心“十月底啟動太晚”,熊楊怕“資金跟不上”,現在顧書記會不會也揪著時間和錢的問題不放?
走到辦公室門口,他深吸一口氣,理了理襯衫袖口,才輕輕叩門。
“進來。”
省委書記顧青山的聲音透過門板傳來,帶著慣有的沉穩。
沈青雲推門而入,只見顧青山正站在窗前,望著樓下的松花江,十月底的江面還沒封凍,水波泛著冷光,遠處的防洪紀念塔輪廓在薄霧裡若隱若現。
“剛從市委過來?”
顧青山轉過身,目光落在他手裡的檔案袋上,眉頭微挑,淡淡地說道:“我還以為你要先把作風整頓的督查方案報過來,怎麼先報了個‘冰雪方案’?”
“顧書記,這事兒比督查更急。”
沈青雲走到辦公桌前,把方案輕輕攤開,燙金的“濱州冰雪大世界擴建方案”在暖光下格外醒目,他看著顧青山說道:“十月底再不定,就趕不上元旦試運營了,造冰需要低溫,十一月初濱州就能到零下,正好開工。要是拖到十一月中,工期就趕不上了。”
顧青山拿起方案,指尖在第一頁的專案概況上劃過,眼神裡藏著意外:“八個億億總投資,五百萬預計遊客量,還要在松花江上建三公里冰道……你這方案,是把急字寫滿了啊。”
他翻到資金來源頁,手指停在市財政劃撥兩個億上面,抬頭看向沈青雲,笑著問道:“濱州剛查完民政案,財政賬戶裡的錢都要掰著花,這兩個億從哪兒擠?”
沈青雲早把這筆賬算得門清,從公文包掏出《公務招待費壓縮明細表》遞過去:“您看,今年上半年查小金庫追回六千萬,下半年又壓縮了三千萬公務招待費,光這兩項就有九千萬,再擠一擠,拿出兩個億投冰雪專案,不影響民生支出。”
他頓了頓,語氣認真的說道:“而且我們已經跟濱州文旅集團、龍建股份談妥了,兩家企業共出四個億,佔股份百分之四十九,只負責運營分成,專案規劃、定價全由政府把控。比如低保戶半價、百分之二十免費體驗區,這些條款都寫進合作協議了。”
既然來給顧青山彙報,那他肯定要把準備工作都做好的。
顧青山翻著明細表,筆尖在壓縮招待費那欄畫了個圈,嘴角微微上揚:“作風整頓的錢,用在民生專案上,這才是正經用途。”
他又翻到差異化定位的頁面,看到融合中央大街歐式冰雕、防洪紀念塔微縮景觀、松花江冰道體驗時,眼神亮了起來,笑著說道:“沒跟冰雪新天地和冰雪王國重複,這點好。濱州的優勢就是江和城,把中央大街的洋氣、松花江的大氣揉進冰裡,才能讓人記住。”
畢竟是市委書記,這點見識還是有的。
沈青雲心裡的石頭落了一半。
他很清楚,面前這位顧書記最反感重複建設,當年否決過鄰市的滑雪專案,就是因為跟濱州的亞布力滑雪場撞了型,現在既然不反對自己的提議,那就意味著這個專案有戲。
“我們還請了濱州冰雪大世界的原班設計團隊,他們說十月底定方案,十一月初就能進場勘測,造冰裝置都已經在倉庫待命了。”
沈青雲指著方案裡的冰道示意圖,嚴肅的說道:“這條冰道從防洪紀念塔到園區,遊客走在上面能看江景,還能玩冰上腳踏車,東北沒第二個這樣的專案。”
顧青山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在濱州的位置重重一點:“濱州是省會,冬天就得有省會的樣子。之前老百姓總說‘冬天除了逛商場沒處去’,周邊城市的遊客也往濱州跑,卻沒個像樣的打卡地。這個專案要是成了,不僅能讓市民有樂子,還能帶動餐飲、住宿。你測算的相關收入,要是能實現,能解決多少就業?”
“建設期能提供兩千多個崗位,運營期再招五百人,大多是下崗的職工。”
沈青雲連忙補充道:“昨天跟文旅集團聊,他們說已經收到兩千多份簡歷了,都是想在家門口找工作的老百姓。”
顧青山拿起筆,在方案末尾簽上“同意”,墨色透過紙張暈開,力道很足:“我支援你,但有個要求,十月底啟動後,每一週都要報進度,資金流向、招標環節全公示,不能讓冰雪專案變成腐敗專案。”
他把方案遞迴,拍了拍沈青雲的肩膀,笑著說道:“抓緊幹,省裡會協調文旅廳把補貼批下來,別讓老百姓等急了。”
沈青雲接過方案,指尖觸到顧書記簽字的墨跡,心裡一陣發燙:“請您放心,十一月初肯定進場,元旦前一定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