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日,高新區工業園區。
沈青雲站在濱州紡織廠的車間裡,機器的轟鳴聲震得人耳膜發疼。
廠長趙建國陪著他,手裡拿著技改方案:“沈書記,我們引進的新生產線,能把棉紗的次品率降到百分之一以下,就是資金還有點缺口,銀行那邊……”
“銀行的事,我已經跟市工行打過招呼了。”
沈青雲打斷他,目光落在流水線上忙碌的工人身上,淡淡地說道:“下週銀企對接會,你們一定要參加,把技改的規劃、預期效益說清楚,銀行才敢放貸。”
趙建國的眼睛亮了起來:“謝謝沈書記,有您這句話,我們心裡就有底了。”
“不用謝我,要謝就謝你們自己。”
沈青雲走到一位老工人身邊,老人正戴著老花鏡檢查棉紗,手指粗糙得像樹皮。
“師傅,新機器用著還順手嗎?”
老工人抬起頭,認出了沈青雲,連忙點頭:“順手,比老機器省勁兒多了,以前一天查五十斤棉紗,現在能查八十斤。”
沈青雲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您了,等技改完成,咱們的工資還能再漲漲。”
走出車間,錢明遠低聲說:“沈書記,園區還有三家企業也反映融資難,要不要順路去看看?”
“走。”
沈青雲沒猶豫。
他知道,濱州的經濟要起來,光靠政府推動不行,必須讓企業真正活起來。
這三家企業裡,有兩家是中小微企業,主營農產品深加工,正是濱州要重點扶持的產業。
在一家玉米加工企業,負責人李娟遞上產品手冊,指著其中一款玉米澱粉說:“我們的產品能做藥用輔料,就是沒渠道,一直賣不出去。”
沈青雲翻著手冊,忽然想起省農業廳的一位朋友,專門負責農產品產銷對接。
“我給你個電話,你聯絡他,就說是我介紹的。”
他掏出手機,把號碼存到李娟的手機裡,嚴肅的說道:“另外,下個月的農博會,你們一定要參加,多展示產品,總會有機會的。”
李娟握著手機,眼眶有點紅:“沈書記,您真是為我們企業辦實事啊。”
“這是應該的。”
沈青雲的語氣很平淡,嚴肅的說道:“企業發展好了,能帶動就業,能增加稅收,濱州的經濟才能好起來。我們當幹部的,就是要給企業搭好臺,讓他們唱好戲。”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沈青雲一直馬不停蹄的走訪全市的各個部門。
在市政務大廳,沈青雲走進大廳的時候,人不算多,各個視窗都有人值守。
他走到市場監管局的視窗,假裝要辦營業執照,開口問道:“辦個個體戶執照,需要多久?”
工作人員抬起頭,微笑著說:“您好,現在實行一窗通辦,材料齊全的話,當天就能拿證。”
“需要哪些材料?”
沈青雲繼續問道。
“身份證、經營場所證明就行,我們這邊可以免費幫您影印。”
工作人員遞過一張辦事指南,笑著說道:“要是您不會操作,那邊有自助服務區,有專人指導。”
沈青雲點點頭,又走到社保視窗,問一位正在辦事的大姐:“大姐,您辦什麼業務?”
大姐笑著說道:“辦養老金認證,以前得跑好幾趟,現在在這兒刷個臉就行,兩分鐘就完事兒了。”
沈青雲心裡踏實了些。
政務服務大廳是政府作風的“視窗”,自從黨風廉政建設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的現象少了很多,工作人員的態度也好了不少。
他對隨行的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說:“要保持這個勢頭,不能一陣風。可以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讓老百姓來評價我們的工作。”
局長連忙點頭:“我們已經在做了,每個視窗都有評價器,不滿意的我們會及時整改。”
………………
很快,國慶假期就結束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