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一刻也不想在這裡呆了。
“太后,陛下學習一天也累了,兒臣也不過多打擾了,就先告退了。”劉祜一臉儒雅恭敬揖禮。
“祜兒,你能過來請安我很是高興,以後也可以多來這永樂宮,以你的聰慧,也可以多多影響陛下。”
“兒臣明白了!”
“我呸,跟你學習......難道學習不忠不孝之道,臭不要臉的.......”劉隆看著劉祜的做派,真想啐他一臉。
“祜兒,以後便讓特進鄧弘去南宮教授你學習,此人大才,望你能跟隨他好好讀書。”
鄧弘生性節儉,以研習歐陽尚書聞名,乃是名士。此時他為侍中,一直居住在宮中,倒也很是方便。
劉祜內心驚訝,便恭敬揖禮:“諾!兒臣定不負太后之恩!”
走出永樂宮,劉祜遠遠地看著,內心越發的氣憤。尤其是想到劉隆和鄧綏親吻的樣子,更是讓他難受不已。
今天來到永樂宮,本就打算和鄧綏好好拉近距離,卻沒想到還沒說多久,就被打斷了。
鬱鬱寡歡的他,嘆了一口氣,轉身去往了南宮。
“機會......不知道我劉祜是否還有機會......”
......
此時的鄧綏,由於已經掌握了尚書檯,加之鄧家在朝中的勢力,早已穩固了朝局。因此,最近以來,她也已經不是每日都去上朝了。
一般性的事務,都是在外朝決斷,由三公和九卿召集百官商議,然後形成決議上報尚書檯,再將結果移交鄧綏。
只有重要的事情,鄧綏才會在尚書檯和相關大臣決策。
甚至遇到一些重大國策之事,還會舉行百官投票制度。
更重要的一點,朝廷百官奏事通常也可以經尚書檯之後直接呈送過來,尚書檯也是直接繞過三公,直接向九卿下達命令。
在這一點,在劉隆看來,已經是極為先進的制度了。
這幾日,外朝之中,卻因為一件事情,不斷被百官上疏。
此刻,百官朝會殿中,梁洧、徐防和尹勤皆坐於前,聽著下方百官奏事。
大多上報的事情也都是一些小事,三人也能很快達成一致決策。
“今日議事就到這裡了,若無其他事宜,各回本質處理事務。”尹勤朝著身邊的梁洧點了點頭,隨後看向百官,說了一句。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響起:“司空,臣有本上疏。”
說話之人正是太常魏霸,尹勤看了一眼,說道:“魏太常何事?”
“司空,六月已然過半,氣候炎熱,天下依舊大旱,水患之災根本沒有任何跡象,可否停止大興水利,減輕百姓勞役。”
徐防眉頭一皺,內心很是煩躁:“都幾天了,還在提這件事情,真是沒完沒了了!”
“臣附議!太常所言有理,及時停止勞役,可以減輕國庫壓力,也可讓更多勞力投入到夏耕之中。”
“臣也附議!”
很快,又有許多官員附和上疏,紛紛響應魏霸。
周章內心冷笑,感覺時機差不多了,便大聲上奏道:“臣認為,太常所言也有幾分道理,司徒、太尉、司空您三人您是否認真考慮一下?”
就在這時,梁洧微眯的眼睛忽然睜開,笑著說道:
“百官上疏已經幾日了,這件事情我看也是有些道理,昨日我也詢問了太史令天象,得到的答案也是無雨無災。”
“哦,梁司徒竟然如此細心,倒是讓我有些汗顏。”徐防笑了笑,輕聲說了一句,內心卻是有些惱火。
“這梁司徒,誠心找事?竟然和這些上疏之人站在一起......”
尹勤在一旁,沒有說話,而是看著兩人內心冷笑。
徐防表情沒有半點波動,依舊隨和地說道:“眾位勿要爭吵,你們的意見我們會上疏太后!”
......
太陽高高懸掛在半空,空氣中散發著悶熱。
此刻,劉隆正站在永樂宮前,仰頭安靜地看著。
“隆兒,你站在那裡幹什麼,快進來......”鄧綏放下手中的竹簡,關切地說了一句。
“母后,我在看天......”
鄧綏有些疑惑,問道:“怎麼了?”
“大雨快來了......”劉隆朝著殿內走了進去,神情凝重道:“母后,雨災來臨,我很擔心大漢的百姓......”
鄧綏這幾日也是頗為煩惱,六月以來天氣烈陽高照,她不禁也有些懷疑當初的決定。
“我兒如此肯定?”她看了看外邊的豔陽天,內心疑惑。
劉隆早就知道,這幾日外朝之中傳來的議論,還有鄧綏心中的不安。
但,他並沒有半點慌張。
越是到這種時候,才能越體現他天夢的神聖之意。一旦大雨降落,那麼他在鄧綏的心中,將到達一個無與倫比的位置。
甚至,在百官的心中也會成為聖君之姿。
若是能夠形成這種局面,那麼太學之中的儒學士子,遲早會將他的事蹟經過口口相傳,散播去民間。
逆風翻盤的興奮感,早就充斥了他的全身。
劉隆沒有正面回答鄧綏的問詢,雙眼流出一抹濃濃的傷感之意。
“母后,兒真希望上天別降大雨,這樣我大漢的百姓能少一分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