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兒......”鄧綏將劉隆輕輕抱住,臉上多了一絲慰藉。
“母后啊,兒我可是盡力在配合你了,您可莫忘呦!”劉隆內心暗笑,嘴裡咿呀咿呀道。
一旁的張禹看著這對母子,也是暗自感慨。
“沒想到陛下與太后竟如此母子情深,看來太后平日裡對陛下沒少費心思。”
他沒有半分猶豫,立刻說道:“太后,老臣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我大漢奉獻餘生。”
張禹雖不知眼前的鄧綏對自己作何打算,但他也能感受到鄧綏內心為國為民的真摯。
這些話不是空話,而是鄧綏實打實做過的。
為臣者,飽讀經書,生為漢臣,自當盡忠,這是他張禹信奉的原則。
孑然一身進宮,就代表了他的心思。
聽聞此言,鄧綏看向了張禹,緩緩說道:“有太尉這番話,吾自當心安,更是為先帝感到高興,我想陛下也會在長大之後感激您今日的舉動。”
“太尉,您老年事已高,我實在不忍讓您每天殫精竭力,若這樣,我恐對不起先帝。如今陛下年幼,宮中正需要有人教授,且尚書檯也需要您這樣的重臣來坐鎮,在我看來,您是最適合不過的人了。”
說到這裡,鄧綏聲音帶著一絲激動,聲音都有些頓挫:“太尉,您千萬莫要推辭,太傅之位我深思已久,此位置非你莫屬。”
張禹手中握著耳杯,沒有言語,目光看向了殿下的正表演的儺戲,好似穿透了人群,落在了那高聳的門闕之上。
鄧綏沒有催促,一臉平靜,就這樣靜靜等待。
此刻,這場戲也來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
吟唱聲在青天迴盪,好似化作了一曲殤歌,在作別往日的輝煌,告別那歲月中的榮耀。
張禹作何回答,也代表了今日的結局。
半響後,張禹高舉杯中之酒,依舊看著前方,仰頭,一飲而盡。
隨即,他轉頭,看向了鄧綏,原本有些深沉的臉上竟多了一絲釋懷,露出了不可言狀的笑容。
“太后大善,如此掛懷老臣,不勝感激。”
這一刻,劉隆感覺,這老頭好像是在看著自己,那笑容中夾雜著說不盡的複雜。
“太傅,吾願當之!”
“忠臣吶!”聽到張禹的回答,劉隆內心感嘆一聲。
他,有點意外,這就拿下了?
這場權力的交鋒,好似有些輕鬆。但仔細想想他也明白了一些,這恐怕和鄧綏上位以來,做出來的聲望有莫大關係。
有道是君子論跡不論心。
鄧綏自成為太后之後,一直禮賢下士,一直到如今,寬仁厚愛,沒有半點亂政之嫌。
這一點,就足夠了。
不光是他,鄧綏更是意外,她自始至終也沒有想過,眼前身居高位,門生眾多的張禹會如此放手。
“看來是我多慮了,赤膽忠心,張太尉可當得。”
但這一切情緒她都絲毫沒有表現在臉上,內心對於眼前這位老臣多了一抹敬重。
上位者,誰不喜如此錚臣。
“太傅,陛下以後就交給你了,願您費心盡力。”鄧綏舉杯以示敬意。
“臣自當躬身授業!”
......
此刻,祈福大典已近尾聲,儺壇之上,掌壇師舞動師劍,站於鼎前仰天唱和:
“重申上啟,遠近福主、文武一切神祗,今日儺已周圓,燭盡燈殘,餚冷酒淡,簡褻殊深,莫為怪責。祈諸神聖光佈施福祉,庇佑吾皇永康。拜送諸神早登雲路,在天者騰雲駕霧,在地者勒馬搖鞭,各返瑤官寶殿......”
“閉壇!”隨其一聲,落下帷幕。
-----------------
宏偉的德陽殿依舊,高聳的門闕依舊,只有迴盪在天空中的風還在吹著,吹遍了整個皇都,訴說著道不盡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