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分裂不像當初匈奴的五單于之亂時候的分裂,而是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撕裂,匈奴也再也沒有出現過如同稽侯珊重新統一匈奴的猛人。
而呼韓邪單于比帶領的這一支從匈奴分裂出來的部族便是後來的南匈奴。
蒲奴單于部族便被稱之為北匈奴。
第二年,呼韓邪單于比便轉頭帶兵攻打北匈奴,直接將其一舉趕出了漠南地區。北匈奴發生分裂,有三萬人南下投降了“比”。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五十年),東漢朝廷便讓南匈奴的人將自己的單于庭安置在了五原郡西北方向八十里外的地方(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
因為此時的陰山以北的草原地帶環境惡劣,南匈奴的人住了沒多久便受不了,直接向漢朝上表,最終他們翻越陰山被內遷到了雲中郡西部(呼和浩特與包頭之間),來到了河套地區。
實際上,這一次單于庭的內遷,南匈奴上層的勳貴是反對的。
但是部族之人不同意啊,他們當初跟著“比”反叛匈奴就是為了能夠過上好日子,如今若還是在陰山以北過苦日子,當初為什麼要跟著你反叛。
於是在部族眾人的壓力下,“比”只能無奈妥協。
另外,還有一點是東部烏桓人的壓力,他們利用自然災害攻打南北匈奴,也促使了他們退出漠南地區,選擇了此次南下內遷。
到這裡,也標誌著自前公元前一百二十七年之後,大量的匈奴人再一次來到了陰山以南地區。
“哎,沒想到兜兜轉轉,匈奴人又跑回到了漢朝的邊郡......”
劉隆一想到從前漢開始一直為了打擊匈奴死去的無數將士,內心便不免覺得有些難受。
但是——
他明白,有時候事物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正如民族的融合,必將是從一場場腥風血雨之中慢慢開始,最終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和。
感慨一陣子之後,劉隆便繼續翻看竹簡。
很快,使匈奴中郎將這一官職便出現在了他的眼中,他也終於明白了這一刻的意義。
在南匈奴遷移到雲中郡之後,東漢朝廷便以天朝賞賜的名義向其提供大量的糧食、車馬、牲畜等其他物資。
其中就包括象徵著諸侯王應有的禮器、璽綬、衣冠、鼓樂等,除此之外還有紡織品以及餐具,甚至在軍備上也賜予了鎧甲和武器。
另外,漢朝還從鄰近的河東郡向南匈奴運輸了兩萬五千斛糧食和三萬六千頭牲畜。
當然,東西可以給但不是白給的,和這些物資一起送去的還有漢朝構建的漢匈新關係,從此以後使匈奴中郎將便設立在南匈奴單于庭,專門監管單于。
使匈奴中郎將隨時帶著五十個全副武裝的侍衛跟在單于身邊,協調南匈奴和漢朝之間的關係以及下達漢朝方面的詔令。
同時,隨著使匈奴中郎將的設立,有關南匈奴的質子和朝覲制度也相應誕生。
當然,南匈奴這樣聽話,也是因為漢朝方面的大度,每一年賞賜給南匈奴的物資折算成錢約莫一億錢之多。
“溫水煮青蛙,一點點讓南匈奴在朝廷建立的制度下習慣這種方式,從內心認同大漢這個天朝,老祖宗們果然是玩權謀的大手子。”
“還有一點,讓南匈奴處在邊郡,也能夠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作用,充當邊郡的守備軍,成為屏障。”
劉隆內心充滿了佩服。
不過很快他便想到了永樂宮那一夜議事之時,說到關於南匈奴單于庭在西河郡。
“這又是怎麼回事?為何最後又將南匈奴還往朝廷南部遷移......還有新降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南匈奴的問題有必要描述清楚,這對於之後瞭解民族融合有很大的幫助,實際上目前羌人大筆墨的寫,也是因為這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