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義”和“非攻贊誅”,又好理解可貫徹,又符合強軍的需要和氣質。
這就是朱由校的以墨家之名,行紅旗之事的第一步。
進駐慈慶宮的300錦衣衛也建立了鉅子制度,但是那邊除了“義”,更側重火藥、火器和炸彈的技能學習。
這除了是錦衣衛方便留在身邊做這些事的原因以外,還有錦衣衛老大駱思恭不是自己人的原因。
駱思恭本來在援朝對戰倭國時有些功績,但現在徹底倒向文官,屁股快跟王安一樣歪了。
在東宮以外的錦衣衛推動此事,必然被駱思恭察覺和警惕。
朱由校打算乾脆把王安、駱思恭這些人一起滅掉以後,再重整錦衣衛,落實鉅子制度。
還有東廠......
朱由校發現王安之前已經往東廠裡安差眼線了。
就跟錦衣衛裡駱思恭聽文官的一樣,東廠也有人聽王安的。
這也是為什麼讓魏忠賢先去御馬監而不是東廠,御馬監暫時沒有王安的人,東廠未必能找出忠誠決定聽令的擋頭和番役。
權力鬥爭一點也不輕鬆。
所以先御馬監、錦衣衛兵權,再東廠提督的番役,再京營兵馬。
反之,朝廷官員在京營有很大影響力,東廠、錦衣衛被他們滲透了......
萬曆末年,就是個這麼尷尬的境地。
朱由校卻覺得這樣才方便洗牌。
東林黨跳得很高。
在朝堂到處走動,把新提拔的一批官員吸引到他們那邊。
之前一系列行動中,讓楊漣實現他的英雄人設,一應人等逐步膨脹。
正好方便釣魚~
自己故意表現出急於插手兵權的樣子,還專門表現出袒護鄭貴妃的趨勢。
東林黨會怎麼樣?
正好東林內部比較沉穩的葉向高、鄒元標還都沒啟用呢。
一些野心大、性子急的人就會急於出手。
急於出手就會犯下致命大錯。
他叫來劉僑:“劉同知,慈寧宮那邊還沉得住氣嗎?”
劉僑知道太子在問搬到慈寧宮的鄭貴妃。
“回殿下,她已沉不住氣,屢次派人去聯絡鄭養性,但都被攔住了。”
“呵呵,讓我猜猜,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帶人攔住的吧?”
“殿下英明!”
“做得好,這是他職責所在。但是有的事情往往一步之遙,如果以為有些功績就不忠於皇室……我可不會當做看不見。”
劉僑內心其實捏了把汗,對於上級駱思恭,他當然知道那人不乾淨,但是也確實沒有直接跟他鬥一鬥的想法。
可駱思恭要是不忠……那確實要嚴懲。
錦衣衛不忠,意味著皇宮不安全,皇宮不安全……
他看了看東宮裡,大夥正緊鑼密鼓地捆葡萄彈和造炸彈。明白在太子眼中,局勢正在惡化,威脅很明顯即將到來。
這幾天派人監視鄭貴妃、崔文升,只發現他們極不安分,但是並不可能威脅到太子。
這麼說來,威脅來自其他可怕得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