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把熊廷弼和魏忠賢都臨時叫來巴黎一趟。
一來是交流一下他們指揮明軍控制丹麥、瑞典的情況,二來是關注一下明軍解放挪威、芬蘭後當地新國家建設情況。
然後真實目的是,讓這兩位老人家在巴黎休息一下,稍微享受一下戰勝後的放鬆。
熊廷弼七十歲了,魏忠賢則七十一歲了。
真是兩位古稀大英雄。
朱由校跟他們聊一會工作,發現丹麥、瑞典雖然是被明軍和義軍佔領,但是現在不打仗了,民眾的生活確實好起來了,民間和官方都沒啥怨言,親大明的力量迅速強大起來。
之前有擔心明軍佔領期間,激起當地的自尊心和反抗心,看來二十年戰爭讓一切驕傲心理讓位給人的基本生存本性。
二十年戰爭對於雙方全都是折磨,民眾的生活明顯倒退,只有神經病和野心家才想著反對明軍佔領和大明創造新秩序,再掀起一場毫無勝望的戰爭。
而恢復獨立的挪威、芬蘭等對明軍非常敬愛,一應細節無需多說,熊廷弼和魏忠賢安排的極為妥當。
該討論他們兩人封公爵的事情了。
以及由吏部尚書和東路軍主帥,一起醞釀一下這次封爵的人選。
七十歲的熊廷弼,最主要職位是吏部尚書,在文官中的地位僅次於首輔,比次輔等實權不小,再往內閣進入已經沒有意義了。吏部天官正需要一個能文能武公正廉明的掌舵人,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擔當什麼樣的職位最合適,熊廷弼最清楚。
他擔任這個職位最合適,朱由校也最放心,可未來呢?需要一位性格比較剛強,不喜歡抱團又兼有文武才華,能夠坐鎮吏部秉公用人,對文武、新舊、本土與海外不偏不倚。
熊廷弼這個公爵肯定是第一公爵,他比魏忠賢更適合當第一,魏忠賢還在賭場混、看倉庫的時候,熊廷弼就已經在遼東巡查到邊防問題,發現大量軍戶逃亡的情況,算是最早示警的吹哨人。而當時遼東軍閥與士族、奸商勾結倒賣戰略物資賣給後金,被熊廷弼截獲,斷了他們發財的路,於是勾結朝廷柬官誣陷熊廷弼,想要置熊廷弼於死地而後快。
朱由校穿越來到以後,大力支援復出的熊廷弼,同時派了老不死去遼東調查,查出了事實真相,授命熊廷弼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調查,熊廷弼和老不死的設計破獲了倒賣物資的遼陽軍官、士族和後金奸細,斷了努爾哈赤後金的物資供應線。
造成後金糧食危機,多次進攻被熊廷弼破解,使得後金越來越被動,大明遼東局勢翻轉,遼東防禦穩如泰山,後金沒有了可乘之機,反而後因為嚴重缺糧實力削弱。
此後熊廷弼配合朱由校三氣野豬皮,奪回了鐵嶺,在鐵嶺修建了稜堡城,然後熊廷弼在瀋陽與鐵嶺遼河流域駐軍,鼓勵逃到山裡的百姓迴歸種地經商,解決了遼東糧食和經濟問題。
從此不再從內地遠途運輸,避免了巨大開資,使得山東、河北經濟很快轉好,大明回覆了元氣,從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
這就有了朱由校遠征科爾沁蒙古,回手在開源清河與遼河交叉口大敗後金,努爾哈赤五大輔臣一死,一被秦良玉活捉,從此後金元氣大傷。
此後熊廷弼進一步組織開發開源和遼河河套,開挖煤炭向草原出售,大明東北局勢進一步轉好,後金則龜縮在撫順和薩爾胡再也不敢西進一步。
數年後朱由校、熊廷弼大兵壓境薩爾胡,努爾哈赤派阿濟格去高麗監督阿敏,讓多爾袞與多鐸逃到北海道,薩爾胡被攻破努爾哈赤重傷昏迷不醒,皇太極夾持努爾哈赤與後進百姓逃到北海。
數年後熊廷弼作為主將隨同朱由校遠征西亞,大敗奧斯曼帝國,奧斯曼投降。
然後帶領大明二線軍駐守中東多年。
這一次協助朱由校在倫巴第反擊北歐同門軍三次大圍攻,然後隨同朱由校在慕尼黑擊敗軍神古斯塔夫的幾十萬北歐同門軍主力。
二十多年來熊廷弼一直率領明軍戰鬥在第一線,既是文官又是武將,完全對得上他當初文武雙料進士的初衷。
天啟朝新封武勳,他不是第一公爵,誰是第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