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熊廷弼的身體素質,再幹五年十年在吏部尚書任上沒問題,但是這次封第一公爵之後,卻是不適合一直待在吏部尚書位置上。
朱由校這次全都跟熊廷弼全都事先溝通好。
然後魏忠賢更不必多說,現在七十一歲卻身體不錯,依舊統軍、騎馬、親臨戰爭,還是太子的忘年之交。
他是自己從宮中開始獲得權力,一步一步那先軍權幹翻東林黨的重要支持者。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魏忠賢,那一開始都不知道誰可信。錦衣衛劉僑這些都不是宮裡面的,是藉著宮內出事的案件才暫時弄進宮中的。
所以自己能獲得大權,並且幹掉那些保守或者有野心的政敵,魏忠賢可以說是必要條件。
天啟朝新封武勳,魏忠賢就是第二公爵。
老魏那當然笑開了花。
而且朱由校之前就跟他透過氣,還有他侄子魏良卿因為搞產業提供了大量軍費和研究費用,再加上自動炒飯機、明軍伙食供給等直接用於大明遠征,也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立了大功,要給封一個伯爵。
朱由校跟熊廷弼、魏忠賢交待這次天啟朝大封武勳,一共對在世功臣們新封五個公爵、十個侯爵、十五個伯爵。
告訴他們兩人就是公爵前二,這兩個位置誰都沒法撼動。
然後讓他們兩人分別醞釀一下,明天分別給一個他們個人分別初擬的名單,自己會參考他們的建議。
熊廷弼、魏忠賢知道事情重大,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開始認真準備。
第二天,魏忠賢先拿來他初擬的名單如下:
公爵:熊廷弼、魏忠賢、秦良玉、戚金、沈有容。
侯爵:張名世、周遇吉、俞諮皋、閻應元、張神武、周敦吉、趙率教、劉僑、李自成、劉宗敏。
伯爵:徐光啟、孫承宗、張銓、老不死的、袁崇煥、滿桂、曹文詔、曹變蛟、黃得功、童仲揆、黃龍、魏良卿、祖大壽、孫傳庭、李定國。
朱由校面不改色,心中知道這是老魏把自己比較喜歡的將領專門往上往前多放了一些。
然後傍晚時分,熊廷弼拿來了他初擬的名單。
熊廷弼初擬名單如下:
公爵:熊廷弼、魏忠賢、秦良玉、戚金、沈有容。
侯爵:孫承宗、張名世、俞諮皋、周敦吉、張神武、周遇吉、童仲揆、徐光啟、趙率教、顏思齊。
伯爵:尤世功、張銓、閻應元、梁仲善、滿桂、袁可立、王在晉、劉僑、老不死的、曹文詔、李自成、黃龍、馬祥麟、孫傳庭、盧象升。
嗯......跟魏忠賢給的名單有很明顯的不同。
兩人初擬名單,跟自己所想都很接近,但是排位順序終究有一定差別。
看來這次天啟朝大封武勳,名單和順序都很講究,有意思啊。